根據《財訊》報導,《再生醫療兩法》將送立法院審議,細胞治療產業再升溫;台寶生醫擁有台灣第1間已在營運的細胞治療GMP廠,經營層娓娓道來商業模式演進過程。
「講起來也不好意思!我們的第1個客人當時說:『雖然你們聽起來都很專業,但聽起來也都沒做過的樣子,可是我沒得選,只能相信。』」台寶生醫營運長楊鈞堯說著說著自己都笑了起來。
這是去年第2季的事,客戶迄今仍持續合作,這段話也透露出,凡事起頭難,而台寶擁有細胞療法CDMO(委託設計暨製造服務)先占者的優勢。
根據《財訊》報導,2020年12月底,台寶買下高端疫苗在竹北生醫園區的工廠,經過一番調整,目前整個工廠擁有12間細胞製備無塵室,其中有3間可以製備先進的基因修飾細胞(例如當紅的CAR-T療法),是台灣第1家專為細胞療法新藥打造的GMP等級工廠,也是唯一營運中的GMP工廠。
GMP工廠 讓客戶沒話說
擁有GMP廠房是與國際接軌及商業化的必要步驟,所以第1個客戶當時才會說他沒得選;不過,正是這樣的機遇與環境,讓台寶快速地累積經驗。最近,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不斷表示,攸關台灣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發展的「再生醫療兩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與《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很有機會送立法院本會期審議,再度讓產業話題升溫;而台寶的商業模式演進歷程,可說是產業縮影。
根據《財訊》報導,台寶成立於2014年,是幾個醫師、科學家、技術創辦人家族創立,一開始就決定要做細胞新藥,透過技轉自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的技術,啟動兩個新藥的臨床試驗。那個時候,技術太過新穎,不僅僅是台灣,連國際上的細胞治療法規都不明確,跌跌撞撞幾年,大約2018年前後,募資陷入困境,經過一番改組、減資再增資,引進新的法人股東,這時候法規逐漸明確,新血陸續加入。2020年底買下高端的工廠,連帶延攬了現任營運長楊鈞堯這個新團隊,更是一個關鍵轉折。
67歲的台寶總經理陳宏賓直言,他常跟國外的法人聊到新興醫療公司,「像我這樣年紀的經營者是OK,但營運方面如果沒有40歲以下的團隊,人家根本不會投資。」
《財訊》分析,這個觀點在於新技術與新法規,是全新的概念,過去的醫藥技術成功經驗雖然是資產,有時候也會被框住,因此年輕團隊在再生醫療領域有優勢。這也是在評估企業時的一個新關鍵。
引進年輕團隊 募資更有力
楊鈞堯正是台寶年輕團隊的代表人物,今年只有35歲,這個細胞GMP工廠從無到有,他是跟著一起長大的。2018年,拿到英國牛津大學分子與細胞醫療博士學位的楊鈞堯,只有31歲,在求學過程中,參與過牛津的技轉辦公室,見證國外大學如何將學術界第1流的研究帶到產業,對此有莫大的興趣。
原本想在英國工作,卻在社群網站LinkedIn被高端發現,因緣際會擔任起高端興建細胞工廠的設計顧問。沒想到這一待就待到現在,台寶買下高端廠房時,需要有人規畫商業模式,當時本來想回英國的楊鈞堯,因為有機會實踐所學,同意加入。
根據《財訊》報導,楊鈞堯說,當初高端在興建工廠時,主要是針對2018年台灣開始實施的《細胞治療特管辦法》,細胞製備無塵室突然夯了起來,高端想當「包租公」,所以設計上都是一間間獨立的門禁動線,而台寶其實就是當時的第1個租客。
根據《財訊》報導,但是台寶接手後,整個策略大翻轉,工廠設計也必須大調整。基本上,台寶的發展策略是「細胞醫療新藥開發與CDMO雙軌制」,其實,這種雙軌制的策略在台灣同業很常見,可以利用CDMO的收入支應新藥開發,長聖就是一例,但長聖的CDMO目前偏向特管辦法。
台寶則不同,「我們的本質是一間新藥公司,以國際化為目標。」楊鈞堯說,公司還是希望多花時間開發新藥,不希望每天都在幫客戶做量產,因此不做本土的特管辦法,而改採「大D(開發)小M(製造)」的獨特商業模式,也就是說,透過台寶自己在新藥開發累積的經驗,把CDMO的力量著重在幫客戶做新藥的前期開發,一旦到了上市的時候,就讓別人去量產。
這麼做有個好處,第1,不用去拚規模,而且開發前期毛利比較高;第2,前期開發的客戶通常會合作多年,可以支持台寶的新藥業務,且台寶也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找新的客戶。
《財訊》報導指出,楊鈞堯的商業模式邏輯非常清晰,他說,細胞治療跟過去的小分子或大分子藥物差異很大,大分子藥物進到身體後,瞄準的標的非常清楚,但細胞是活的,進到人體會做很多事情,法規單位要求細胞進去做的每件事情,都要有一個檢驗方法去確認品質穩定。所以,如果沒有一開始把檢驗方法開發起來,後面再補救至少延遲半年,損失非常大。
布局新藥 大研發小製造
《財訊》報導指出,台寶因為從2014年就開始做細胞新藥,走過非常多的冤枉路,在品質檢驗方面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可以降低客戶的開發資源浪費。而全球自從一個療程超過千萬元的CAR-T取得商業成功之後,基因修飾細胞療法快速占據市場,台寶已經確定未來的新藥選題會走向基因修飾幹細胞療法,也可以與客戶一起成長。
「我們把新藥開發的商業模式,應用在服務客戶,包括製程優化與檢驗方法等,對我而言是水到渠成的問題。」楊鈞堯說。
大D小M的商業模式,就要更著重生產線的彈性,楊鈞堯於是將高端時代的細胞製備工廠大幅度調整,改採「模組化」的設備串接。如果前幾年去看過細胞製備工廠,可能會看到很多自動化的大型儀器,但是台寶的商業模式是生產線彈性與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廠區都是桌上型的1台1台的機器,可以因應不同需求把機器串起來,變成不同的產線。
根據《財訊》報導,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透過設備模組化的串接,原本獨立的12間無塵室,就可以把幾間併在一起做同樣的產品,而整個工廠動線,不管是人或是成品,也都要跟進做大幅度的修改。
工廠的設計調整已經是一條辛苦的路了,後來團隊又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受訓或進行設備串接參數的設定,都是2、3個月起跳,這會影響到GMP工廠的運作與費用。去年下半年,公司決定在工廠的樓上辦公室,設立1個示範實驗室,同樣的設備樓上也有1套,只是無塵室沒有達到GMP等級,類似先導工廠的概念。如此一來,所有的訓練就可以在示範實驗室進行,成功後直接複製到樓下工廠。
唯才是用 大舉投資國際化
「現在講起來好像沒什麼,但過程真的好難!」即便是學有專精的年輕人,楊鈞堯還是忍不住嘟噥一句。為了升級成GMP廠,設備就要買符合GMP要求,這幾年台寶投資的設備就要好幾億元;興建示範實驗室,也花了幾千萬元。
接受《財訊》採訪時,一直默默在旁邊聽著的陳宏賓,這時候說話了:「新興產業的特色就是要自己訓練,不能只當伸手牌,細胞醫療公司的未來成敗關鍵就在人才,我們必須提供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環境,才能訓練人才並留住人才。」
陳宏賓與楊鈞堯皆坦言,每個商業模式都有好有壞,比方台寶選擇模組化串接設備,優點是彈性,缺點是要買很多設備,但是公司覺得這是比較長久的作法。
根據《財訊》報導,目前就CDMO業務而言,台寶已經有5個新藥開發代工客戶,另外,12間無塵室也有2間出租,其中高階的基因修飾細胞的租客,正是台灣生技股市值第一的藥華藥,據悉1年含稅租金要1000萬元。
至於新藥,已經進入臨床2期的兩項產品,因為當初是走台灣規範,因此會以《再生醫療兩法》為目標,爭取在2024、2025年之際,以2期臨床結果拿到台灣有條件的許可藥證。至於接下來的重心,會擺在基因修飾幹細胞療法,並瞄準非癌症領域,明年上半年打算申請下肢缺血的1期臨床試驗,將是台寶首度叩關美國FDA。
現階段台寶還在燒錢階段,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承接客戶訂單後,今年前3季CDMO業務帶來約4000萬元的營收,畢竟是新興醫療產業,前路還很長。畢業於高雄醫學院藥學系的陳宏賓,以前在台北師大路開過藥局、跑過業務、做過醫療器材,還會種茶,累積不少人脈,他笑說自己的任務就是把剩餘價值發揮到最大,幫忙拓展人脈、對外溝通、找錢,「其他的,就讓年輕人去開創了!」在台寶的身上,看得見傳承的影子。…(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2期)
延伸閱讀:
空頭階段注意!認養股可能變殺盤重心 跟著「投信大哥」當心撞上停損賣壓
呱吉走鐘獎的逆襲!點閱率一周逾180萬次完勝金鐘 惡搞自嗨也不忘公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