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全球已有逾30個國家設有碳交易市場,成立上百家碳交易所,但元宇宙綠色交易所卻是唯一提供碳盤查、碳減排、碳認證、跨國交易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
氣候變遷與碳中和已成全球性的重大議題,台灣產業雖然作為全球品牌供應鏈的重要成員,但對政府的淨零碳排路徑仍感迷惘,更對於2023年即將上路試行的歐盟碳邊境稅(CBAM)感到焦慮。為此,新加坡元宇宙綠色交易所(MVGX)董事長兼創辦人白波於10月底來台,與企業分享來自新加坡的永續金融科技創新概念。
《財訊》報導指出,全球已有逾30個國家設有碳交易市場,成立上百家碳交易所,但元宇宙綠色交易所卻是唯一一家能提供碳盤查(measurement)、碳減排(mitigation)、碳抵減(offset)、碳認證(certification)、碳資產交易(financing)等全方位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並且透過區塊鏈技術搭建交易平台,以確保碳信用品質,以及跨國交易紀錄不被竄改。
確認資產負債! 系統化盤查
今年45歲的白波,在國際間從事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已將近20年。他分享,自己在研發時期就專注核能、乾淨能源與減少碳排,畢業後進入高盛投資銀行,2016年結合中美資金,創建亞洲綠動私募基金(Asia Green Fund),支持20、30家被投資企業轉型永續。
接受《財訊》採訪時,白波強調,要進行碳交易、碳抵減之前,一定要先做碳盤查,了解自身的碳資產與負債,才知道該買或該賣碳權,盤查工作還必須獲得第3方單位如英國標準協會(BSI),或德國萊因技術監護(TUV)認證,取得ISO 064、067認證後,才具有效力。這個過程曠日廢時,光電子郵件可能就至少往返600封以上。
白波說,碳資產負債表的產出,應該要像現行公司財報編製一樣,透過已導入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ERP(企業資源計畫)系統,就能直接產出精準且正確的財報,第3方的確信流程也應系統化。「2018年我就和SAP及甲骨文談過,但他們竟然都沒想到要做碳的ERP系統,理由不外乎是市場太小,很多企業只是說說而已,沒有真的要做。」
因此產業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結合財務和碳盤查的ERP系統,以及可以不觸碰到敏感的國際政治問題,卻又能符合國家自主貢獻(NDC)要求的有效碳交易機制。「這兩個痛點都很令人頭疼,但又不能不考慮。」白波舉例,如果某公司砸了1000萬美元,向馬來西亞某公司買了100萬噸的碳權,結果馬來西亞政府要把這100萬噸碳權收回去自己用,並宣稱這是個無效交易,「哪個永續長扛得住這個責任?」
解決跨國流通! 拆分碳交易
於是白波決定自己蹽下去,根據《財訊》報導,2018年創辦了Cyberdyne Tech Exchange(MVGX前身),去年5月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核准成立,今年正式更名為MVGX,並推出與甲骨文合作的企業碳ERP系統(Oracle MVGX Financial Caron ERP)。企業透過這個ERP所計算出的碳資產,就可連結到MVGX交易所進行交易。該交易所的底層架構是由那斯達克交易所提供的撮合、監控引擎與風控技術支援,在新加坡已拿到交易所、證券交易、託管、支付、期貨等7張牌照。
今年4月,MVGX先宣布將與新加坡華僑銀行合作開發代幣化碳信用額;11月3日,印尼交易所也與MVGX簽訂了國家級碳交易所的合作備忘錄,未來東協加一(中國)的企業,只要有採用MVGX的碳ERP系統,就能從底層連結到這個國家級碳交易所,進行碳信用的跨國交易,白波將之稱為「碳中和通」(Carbon Neutrality Connect)。
《財訊》報導指出,過去碳資源國常糾結於該把碳權出口賺外匯,還是留著自己抵減?但一如印尼人到美國企業上班,不代表他就此成為美國人。白波說明:「我們把碳的國家屬性與金融屬性拆分開來——在印尼產生的碳權是印尼籍,可以讓印尼政府拿去作為NDC匯報給聯合國,但金融化的碳信用卻應該在國際自由流通交易。經過6個月的溝通,目前BSI和TUV都已認可這個機制符合碳中和實施標準(PAS2060),我們就把這個機制寫進程式中,並且取得了國際專利。」
也因此,碳ERP系統所產出的碳現貨資產就有了兩層意義:第1層是數位碳信用產品,在新加坡的法源下,形成了1檔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每1個單位都對應一噸碳信用現貨,可跨國自由流通;第2層是國家級碳信用額度,透過碳中和通蒐集。
根據《財訊》報導,未來只要登記這個交易系統,台灣企業也可以跨國交易碳權,不用擔心牽涉到台灣與聯合國的關係,也不牴觸NDC。台灣政府如果成立國家級碳交易所,也可確保國家減排與企業碳交易不相衝突。
台灣氣候聯盟祕書長彭啟明直言,的確有滿多會員企業樂觀其成,不過考量到大多數公司ERP都還在地端,並未上雲,因此目前台商對購買碳現貨較有興趣,但碳ETF?還要和法遵從長研議,因此要串接MVGX模式仍需討論。
太創新有疑慮?獲國際認證
至於為什麼要叫作元宇宙綠色交易所?交易為何要上傳到區塊鏈?白波坦言,因為碳比其他商品還複雜,是被計算出來的,要怎麼保證它沒有被竄改?沒有被多重使用?又不允許其他人使用?
《財訊》報導指出,他分析,世界上大部分的碳交易所,目前仍對碳的國家屬性與重複抵減的問題避而不談,所以很多碳權不僅有NDC的隱憂,甚至可能是「垃圾碳權」。所以MVGX的碳ERP系統與碳交易紀錄,不管是國家端的還是企業端的,每個步驟都上鏈,以確保資料透明、無法竄改。
由於中國為全球最大碳排國,1年碳排量超過100億噸,對於碳抵減與碳交易的需求最大,樂於嘗試MVGX這樣的創新模式,因此北京綠色交易所、天津交易所、國企上海綠地控股旗下的貴州交易所都是MVGX的重要客戶。
白波強調,中國雖然禁止交易加密貨幣和炒作NFT(非同質化代幣),卻很鼓勵民間利用區塊鏈Web 3.0的技術解決跨國交易問題。《財訊》報導指出,白波也特別說明,自己是美國籍,股東也都是國際投資人,沒有中資疑慮。「其實台灣企業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減排技術與製程,盤點下來可能反而會有豐富的碳資產和商業化機會。」白波期待MVGX可支持更多台灣、越南、泰國的製造業者銜接碳中和大趨勢。…(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2期)
延伸閱讀:
空頭階段注意!認養股可能變殺盤重心 跟著「投信大哥」當心撞上停損賣壓
呱吉走鐘獎的逆襲!點閱率一周逾180萬次完勝金鐘 惡搞自嗨也不忘公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