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個情景。
某天你到 3C 賣場購置了一個儲能櫃,回到家中你把家裡的太陽能發電板的線路接上去,這些儲存起來的電除了自用外,還可以在全台電力不足之際回售給電力業者。回售電力的不只是你家,台灣鄉鎮一地兩用的農地、水塭,甚至是企業大樓與廠房都已有類似系統,透過這套智慧能源系統,台灣電力的調度將更具彈性,效益也可以最佳化,不過此一機制要能完善運作,必須要有聚合商角色。
聚合商在面對供電方時,需具備「供給管理」與「輔助服務」能力,而應對用電方時,則要提供「監控維運」、「需量管理」、「交易轉供」服務,泓德能源獨自研發的 TITAN 智慧綠電系統,目前正全力彙整電力供需兩端的資訊與資源,為未來開放電力自由交易市場做足準備。
電力等於國安 台灣需有對應機制
這幾年氣候快速變遷,各國政府紛紛制定綠能政策,台灣也進入能源轉型,希望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達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願景,「不過要達此願景的前提是必須擁有智慧化管理機制,尤其台灣更需如此。」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分析,台灣地狹人稠,受限先天的地理環境,不可能大量興建電廠,這幾年隨著核能退役、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間接性發電限制,除了供給不穩外,台灣經濟蓬勃帶動各類型製造業對電力的大量需求,加上電動車將成主流、企業數位轉型對 IT 系統的倚賴越來越深,大環境對用電的需求只增不減,「電力是國安問題,如果沒有對應機制,我們將難以填補能源缺口。」
星鏈計畫布局 打造完整綠電生態系
為解決台灣的電力困境,泓德能源建構出「星鏈計畫」,透過不同環節的完整布局,以因應能源轉型的電力型態。在星鏈計畫中,泓德能源在發電端擁有太陽能電站、漁電共生電站,並設有錶前儲能的公司,在用電端則有提供售電業務的星星電力、充電樁營運的星舟快充。
周仕昌表示,星鏈計畫的布局成效已開始浮現,儲能櫃部分,泓德能源的產線已在興建中,預計 2023 年第一季開始營運,另外為滿足數量漸趨龐大的電動車充電需求,泓德能源也著手投入充電樁布建與站點營運,預計在 3 年內完成 500 個站點,目前星舟快充已與全家便利商店簽署充電樁合作契約,第一階段將在全台 10 間店舖建置 120 kW 電動車快充站,屆時將搭配自身的綠電、配電與儲電系統,讓充電樁的電力管理智慧化。在發電部分,泓德能源也已分別制定出短、中、長期的發展計畫,短期目標是在全台建置綠電案場,今年已有三個案場陸續開工,總建置容量將近 100MW。
泓德能源建構出「星鏈計畫」,透過不同環節的完整布局,以因應能源轉型的電力型態。
這些不同的發電、用電環節的核心是泓德能源的 TITAN 智慧綠電系統,可以想像它就是一個能源分享平台,「我們團隊投入大量資源、耗時多年才完成這套系統,目前也持續在拓展功能。」周仕昌緊接著介紹,TITAN 智慧綠電系統不僅可集中管理自身電廠、調度綠電,還能主動預測電量供需及設備預防性維護診斷等,以提升發電效能、可靠度與維運管理,同時推算出最佳化售電配比,「目標成為台灣功能最完整的能源管理及分享平台。」
泓德能源希望透過專業為電力產業賦能,藉由智慧化、系統化方式協助建構台灣建構新世代電網,落實此一願景。(圖為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
綠電共享 創造雙贏共榮局面
在「星鏈計畫」下,平時綠電是以「藏電於民」的方式,讓家庭、企業將綠電存於儲能櫃中,泓德能源可利用 TITAN 平台的雲端、App 掌握用電數據並進行需量管理。「這種電力共享模式將創造出供需兩端的雙贏局面」,周仕昌表示,從供應端來看,台電可將全國各家庭、企業的發電、儲電納入配電體系中,解決傳統電網電力過於集中的缺點,並讓配電更彈性,用電端則可視狀況需求制訂最佳化用電策略,例如企業可利用泓德能源的綠電轉供服務,輕鬆導入綠電,達到 RE100 目標,近期知名電池製造大廠臺灣湯淺電池就與泓德能源簽署綠電及憑證購售合約,預計在 2023年 轉供 0.752MW 綠電,可降低約 478 公噸碳排量。
善用獨特專業與經驗 讓智慧綠能隨手可得
超前部署的生態圈,讓泓德能源成為台灣能源聚合商中的領跑者,董事長謝源一坦言,要扮演此角色的難度相當高。「能源產業鏈非常複雜,除了電子、電機外,還需要具備多種領域專業。」例如案場建置時需要懂土地開發法規和相關專業,設計平台時需有軟體團隊,並且懂得與其他產業跨域合作,才能順利完成開發。他指出,泓德能源的企業願景是「智慧綠能、隨手可得」,從全球政經趨勢可以看到綠電已經成為既定趨勢,「我們希望透過專業為電力產業賦能,藉由智慧化、系統化方式協助建構台灣建構新世代電網,落實此一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