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進入台灣市場,鄧白氏陪伴企業走過產業升級、轉型的黃金三十年,協助企業啟動ESG轉型提升韌性,將是下一個三十年的使命和目標。
今年五月,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被「標普五百ESG指數」剔除,不但讓特斯拉當天股價應聲大跌,更透露出一個重要訊息,即使公司提供的是最創新的環保商品,在業務經營、對待員工等「社會」面向做得不好,同樣不符合ESG標準。
長期透過商業數據與專業分析,協助企業提升經營績效,鄧白氏台灣區總經理孫偉真指出,ESG不僅是一種全球趨勢,與競爭力也有著密切的連動,「在企業的生存戰中,ESG已經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必選題。」
為什麼ESG突然變得這麼重要?甚至成為判別企業經營好壞與否的指標?
淨零碳排供應鏈以大帶小
ESG,分別是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源起於2005年聯合國提出的《Who Cares Wins》報告,報告中指出,企業經營應納入ESG作為評估指標。隨著氣候變遷問題加劇,加上起伏不定的新冠疫情,引發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另一方面,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2021年召開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則將環境議題提升到國家政策層級。企業在追求營收成長的同時,如何達到保護地球、永續經營的目標,也相形重要。
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訊[HJ1] ,全球已有超過一百三十個國家,五千兩百家企業提出淨零排放的目標與時程,台灣也在今年三月底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孫偉真分析,當品牌大廠紛紛提出各自的淨零碳排目標,將引發大帶小的效應,台商身為供應鏈的一份子,必須遵循客戶的規範,否則將錯失訂單。
以蘋果為例,全球由公司直接管理營運的部門,已在2020年實現碳中和(範疇一、二)並進一步要求供應商跟隨腳步實現碳中和(相當於蘋果的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預計2030年供應鏈、產品生命週期都達到碳中和,屆時每部出售的Apple裝置都將達成零氣候影響[HJ2] 。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則宣告將在2040年達到淨零碳排,並組成永續價值網絡(Sustainable Value Networks),邀請供應商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努力。
不只拚減碳,更要全面落實ESG
然而,ESG並不是只要做到淨零碳排就好,除了溫室氣體減少,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面向也必須兼顧。為了協助台灣企業打入ESG國際供應鏈,鄧白氏接軌六大永續準則,協助企業落實ESG。除了與貿協攜手推動ESG認證,也與今周刊合作開設課程,以鄧白氏自評系統的五個模組為主軸,幫助企業了解如何導入ESG。
「與今周刊合作開設課程,主要目的是在幫助企業建立意識。」孫偉真指出,中小企業ESG落實有五部曲,包括建立意識、達成共識、採取行動、持續改善、達成永續。企業主必須先上課,了解為什麼要做ESG,由上而下推動,內部才能達成共識,進而採取行動。
每年鄧白氏中小企業菁英獎都會從國內超過146萬家中小企業中,評選出最具出口競爭力的一千家企業,並頒發「年度企業 MVP 獎」給其中十家表現出眾的企業;今年進一步將企業在ESG上的作為納入評選標準中,鼓勵企業提升營業成果的同時,也要重視ESG永續發展。
由於ESG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對社會、環境,甚至是地球的負責表現,提升ESG表現不應僅侷限在出口型企業,鄧白氏今年將頒發全新的「ESG永續績優獎」,以國內各級中小企業,不分內、外銷,找出各產業中,同時兼具經營成果及ESG表現的佼佼者。在全球市場中,鄧白氏也是全球第一個以系統化的ESG評分,評鑑中小企業的先驅者。
強化韌性,與不確定性因素共存
《無限賽局》書中提到,無限賽局裡的玩家,有時領先,有時落後,最重要的是比誰撐得久。鄧白氏在1992年進入台灣,在地深耕三十年,陪伴且見證了中小企業不同階段的成長。第一個十年,鄧白氏帶領中小企業從「一卡皮箱做生意」,運用情報精準開發客戶;第二個十年,與中小企業一同經歷數位轉型的蛻變;第三個十年,藉由鄧白氏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透過「鄧白氏中小企業菁英獎」的頒發,提升企業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展望未來,鄧白氏希望能協助企業提升韌性,「韌性,就是與不確定性因素共存的能力。」孫偉真這樣定義。不管是氣候變遷議題,詭譎多變的國際政經情勢,或是各種突發事件,如何管理風險,在在考驗著企業的未來存續。
在地球永續議題的浪潮下,ESG數據分析與洞察,結合國際接軌評比智能數位工具,是未來企業打永續供應鏈國際盃的致勝關鍵,更是強化國際競爭力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