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矽谷台灣人的斷層危機

矽谷台灣人的斷層危機

2022-09-14 10:31

上一代台灣人在矽谷能有一片天,移民數量與社群資訊是關鍵因素。

如今矽谷台灣人出現明顯斷層,這個現象令人憂心,卻非一時半刻就能扭轉。

日前在矽谷參加私人聚會,主人是一對華人夫妻,有大企業工作經歷與創業出場經驗,最近在募集一個創投基金,約了二、三十位朋友交流。雖因主人背景的關係,來賓九成都是在灣區的中國人,但最讓我感嘆的是,這群四十歲以下甚至三十歲不到的基金股東,不是創業出場過,就是正在經營自己的基金,或者在企業工作但兼職創業或當天使投資人,也有幾位在矽谷頂級創投工作中。

 

我相信這樣的台灣人在太平洋兩岸不是不存在,但以投資美國新創、參與矽谷生態系的數量來說,台灣中生代人數真的太少,或太偏向某些產業與職業。這是一個危機,量變才能引起質變,上一代台灣人在矽谷能夠在半導體產業與創投業有一片天,移民數量跟社群資訊是很關鍵的因素。

 

但因時空背景、產業發展,許多台灣中生代精英在亞洲發展,即使有留學經驗,許多也都去了中國再回到台灣。也因為台灣的生活品質與成本相對划算,或因有家業要接,或者已經進入企業內的主管培養梯次,又或是為了孩子與父母,在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之後,除非是獲得企業的工作機會,否則幾乎不可能舉家離開台灣。

 

所幸分紅費用化及美國科技公司高速成長等因素,讓許多二○一○年之後來美國留學的台灣人留下來,或者直接從台灣過來找工作,但目前灣區台灣人的斷層現象真的很明顯,工程師相較於上下兩代顯得人數不多,做投資或創業的更是鳳毛麟角。

 

台矽之間直到最近五年才逐漸恢復人才、資金與新創的連結,但因為產業跟世代差異,連結強度與深度遠較千禧年前淺薄。此波全球疫情,除了造成產業、供應鏈去全球化,人才交流與跨國創新能力的再次斷鏈,必將影響長期的產業轉型和資源布局。除了全球最佳防疫成績,如何增加對國際企業與資金的吸引力,加速全民雙語環境與跨國跨域合作的推動,將是接下來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工程。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天使投資為何該組團進行
天使投資為何該組團進行

2022-08-17

美國經濟的兩大隱憂與投資機會
美國經濟的兩大隱憂與投資機會

2022-07-20

新創落地美國的關鍵
新創落地美國的關鍵

2022-06-22

新創淘汰賽即將展開
新創淘汰賽即將展開

2022-05-25

台灣該吸引外資還是投資矽谷
台灣該吸引外資還是投資矽谷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