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重要設備供應商荷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第二季財報顯示,不僅訂單金額創下85億歐元(約2700億台幣)的單季歷史新高,台灣的營收佔比更從第一季的全球第三位躍升至第一位,一舉超越南韓及中國。
但就像市場不時質疑台積電的地緣政治風險一樣,外資分析師也關心華府限制對中國出口高階半導體設備,對艾司摩爾的可能衝擊。
目前艾司摩爾無法出口最高階、用在先進製程的EUV(極紫外光微影技術)設備至中國,而主要用在成熟製程的DUV(深紫外光微影設備),是該公司出口至中國的主力產品。
但有分析師估算,若美國限制外國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的緊箍咒,從EUV擴大至DUV,艾司摩爾的損失可能達到20億美元(逾600億台幣)。
艾司摩爾在中國有1500人 在台灣有3600人
艾司摩爾在兩岸都有布局,在中國的員工從2017年的500人,大增至今年8月底的1500人左右;
中國營收也從2018年的18.42億歐元,一路增加至2021年的27.4億歐元(約871億台幣)。
但艾司摩爾在台灣的員工規模及營收都更大,台灣已有3600人左右;台灣營收更從2018年的19.89億歐元,躍升至2021年的73.27億歐元(逾2300億台幣),足足是中國的2.6倍。
ASML在中國成立22年 近五年員工增三倍
ASML中國區總裁沈波在陸媒界面新聞上周刊出的專訪中表示,外傳該公司今年將在中國招募200多人,以跟上中國的增長步伐,等於擴編14%,但他認為這不算什麼新鮮事。
他說:「我們團隊一直在擴張,到現在超過1500人了,我記得2017年那時候總人數不到500人,也就是說,我們在過去四年多時間,人員增長了三倍。我們一直在增長,因為業務在增長,組織也要去增長。」
報導提到,1988年ASML向北京清華大學交付第一台步進式光刻機。2000年ASML中國成立,2018年ASML成立上海全球訓練中心,並於2021年成立北京維修中心。
「中國市場的成長主要來自成熟製程」
從今年幾次公開活動來看,市場對艾司摩爾的中國市場關切程度,似乎不亞於對台積電的中國市場關切程度。
上周在一場美系券商的全球科技業線上會議中,艾司摩爾負責全球法人事務的副總裁米勒(Skip Miller)回答分析師提問時回應,中國市場的成長主要來自成熟製程,包括28奈米製程的設備需求。
「就出口管制來說,現在我們不能運交EUV設備,但可以運交DUV設備,因為(成熟製程產品)是中國生產的主力,而且現在全球需要的是28奈米以上的裝置。」
香港南華早報7月中報導,艾司摩爾執行長Peter Winnink在第二季線上法說會說:「我們需要體認到,中國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角色,特別是較成熟的製程。」
他表示,中國大陸的需求依然暢旺,中國的晶圓廠對於艾司摩爾在20、28、45及65奈米製程的微影設備,需求相當大。
至於美國一直鼓吹,要擴大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出口禁令,他說「我們必須等待政治人物回應這個政治立場」。
報導提到,若艾司摩爾不能出口至中國的設備變得更多,可能嚴重打擊中國追求半導體自主化的努力,因為這些設備廣泛應用在成熟製程。
上海產業研究機構芯謀研究(ICWise)研究總監王笑龍估計,如果艾司摩爾對中國的DUV銷售也被擋下來,該公司可能損失約20億美元營收,「這個衝擊比對EUV出口禁令還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