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iPhone 14是電子業王牌救援!」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3大底氣,庫克沒在怕通膨

「iPhone 14是電子業王牌救援!」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3大底氣,庫克沒在怕通膨

編按:市場近日傳出,由於蘋果iPhone 14 Pro系列高階機種熱賣,蘋果要求鴻海把原來iPhone 14的產能,轉為生產iPhone 14 Pro系列。

這不僅將使高階款的iPhone 14 Pro增產一成,A16晶片獨家代工廠台積電,與鏡頭供應商大立光的出貨動能同步拉高,預期力道將延續至11月。

經濟部統計也顯示,受惠蘋果新機拉貨,我國8月外銷訂單不僅由黑翻紅,年增2%至545.9億美元,更創下歷年的8月新高。

可以說,這顆蘋果今年又是台灣電子業的救命符。


(原文發稿時間為2022/09/03,更新時間為2022/09/22)

 

8月底,《今周刊》團隊前進大立光位於台中的廠區,目睹一輛又一輛大型貨車運送原料的現場,這家股價曾創下6075元天價的鏡頭廠,歷經兩年劇烈的股價修正後,最近,它悄悄奪回失去一年多的股王寶座。

 

iPhone 14,就是這個忙碌的現場、與大立光近期強勁的股價,背後的唯一解答,這支手機究竟能否戰勝今年電子業的不景氣、進而戰勝通膨,就端看蘋果執行長庫克盤算的果粉挪移術,最終是否奏效。

 

蘋果iPhone 14來了!

 

這支手機,在全球果粉眼裡,是大夥盼了五年、第一支真正實現全螢幕的手機;然而,在電子業者眼裡,它卻是2022年,抵抗頹勢的救援投手。

 

「iPhone 14可能是今年電子業,最後一根浮木吧!」研究蘋果近20年、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為這支新手機下了這樣注解。

 

素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稱號的他,之所以這麼形容,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此刻的全球科技產業,已然分裂成兩個極端的世界。

 

各產品2022年出貨量成長預估

 

蘋果

蘋果光能否在通膨下依舊閃耀?iPhone 14將是關鍵。(攝影/劉咸昌)

 

全球科技業  兩個世界

安卓陣營出貨衰退  蘋果逆增

 

第一個世界,是飽受通膨摧殘、出貨量直線衰退,作業系統以安卓(Android)、視窗(Windows)為主的電子產品;譬如,過去兩年全球出貨量創新高的筆電,今年上半年竟然衰退近15%,而智慧型手機,也在同期下滑近9%,前五大品牌的小米、OPPO、vivo,每家出貨量都衰退逾兩成。

 

「我認為這波修正,至少要到2023年……。」業務廣納筆電、行動裝置代工的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日前在公司股東會後悲觀指出。

 

「今年沒救了啦,我們現在是把目標放在明年,」一名手機載板商這樣告訴我們。

 

第二個世界,就是蘋果為首的陣營。今年上半年,它的手機出貨量一億支,不僅年成長2%,更創近7年同期新高;在中國,尤其是手機需求飽受上海封控衝擊的第二季,它仍保有0.1%的成長,反觀它的對手,卻是出現2至3成的衰退,而在美國,蘋果更是首度奪下過半的手機市占率。

 

並且,當通膨衝擊全球經濟已成定局,蘋果卻為了iPhone 14,要求組裝廠鴻海、和碩、立訊,備貨量必須與去年相同,總計高達約9千萬支。

 

這股「眾人皆敗我獨贏」的氣勢,其實,在供應商間耳語不斷,「我們都很懷疑,現在景氣這麼差,iPhone 14真的會那麼好嗎?」一名蘋果零件供應商說。

 

究竟,接棒蘋果執行長12年的庫克,信心到底在哪裡?iPhone 14,這款在通膨亂世中誕生的手機,存在著什麼樣的底氣?

 

蘋果獨贏的三個底氣

果粉、華為紅利、M型消費

 

第一個底氣,就是「果粉」本身。

 

「我們發現,蘋果用戶的換機率,每年都很穩定維持在30到33%,也就是他們每3年換一次機,即便是今年上半年,也是如此,」研調機構CounterPoint總監蓋欣山分析;反觀安卓陣營的消費者,換機率卻從3年前的高峰40%,一路下滑到去年的30%左右,再到今年僅剩2字頭。

 

這個換機率的算法,分母,就是全球七億支蘋果手機用戶;分子,則是當年度的手機銷量,以去年蘋果賣了近2.35億支計算,換機率就是33%。解讀蘋果優於對手的穩定換機率,蓋欣山說,果粉的高忠誠度,就是一大原因。

 

第二個底氣,則來自蘋果過去在手機市場,堪稱最「可敬」的對手——華為

 

這家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占率一度高達全球第二的手機品牌,在2019年被美國政府制裁、無法取得5G晶片後,過去兩年,它遺留下來每年2.4億支的手機銷量大餅,就不斷被眾人瓜分,「像華為高階手機,蘋果就拿走了至少7成,」海通國際證券電子研究主管蒲得宇說。

所以微軟立刻大動作,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同樣的Google、Amazon、IBM也都來台灣成立AI中心,所有的科技大廠嗅覺是一樣的。最近UW(美國華盛頓大學)有個研究,台灣的人才能力,在亞洲是第一名,勞工水準在亞洲地區是最高的。這不只是工作態度,包含教育程度、素質養成,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

 

科技大廠來台招募人才

▲點圖放大

 

全球二五○億個晶片 設計、生產都在台灣

 

台灣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估計到二○二○年,全世界會有超過二五○億個裝置,這些晶片不管是設計還是生產都在台灣,做裝置最好的地方就是台灣。你要做這些人工智慧的革命,想要資料的蒐集,台灣會是一個最好的起始點。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找了台灣的三個機會,也就是三枝箭,是台灣發展人工智慧可以加強火力去做的。第一個就是醫療領域,台灣的醫療水準是世界領先的,台灣很早就把醫療資料數位化,這中間涉及隱私、資料處理的問題,肯定需要一些政府法規的配合,需要科技部門一些相關的預算,把這些資料標注好,變成有條有理,可以做到世界頂尖的結果。

 

第二是智慧城市,台灣政府數位化已有多年,過去我在台大時,就在做數位博物館數位圖書館,現在所有的街道,都有路口攝影機,只是大家不知道怎麼運用這些數據,其實這後面有很大的機會。

 

第三個部分,我覺得台灣很有機會的就是在人機介面的部分。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就是AIOT時代,這個時代的人機介面,一定會往人機自然交互去走,全世界主要科技公司,微軟做Cortana、蘋果做Siri、亞馬遜做Alexa,都是朝這個方向。

 

未來每一輛車上面都會有一個對話的機器,每個家庭都要有可以對話的裝置,人機介面應該要怎麼樣,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我們剛回到台灣時,想做醫療資訊研究,我們就先從疾病管制局開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是法定傳染病,裡面有一個瘧疾專家叫做明珠,她想要退休,我們就建立一個AI模型學習醫生怎麼去看瘧疾影像,做AI瘧疾影像自動分析,今年已做到人的能力,讓明珠可以退休。這個訓練模型,我們就命名為明珠。

 

以後,如果誰要退休了,我們就把這個人的決策能力,用AI來取代,讓大家記得。如果來一個很厲害的人,做什麼事情都一流的,看能不能用人工智慧把他的精神留下來。

 

台灣AI發展機會

▲點圖放大

 

台灣醫材或藥品研發 要跟著FDA的法規腳步

 

美國一六年就訂定了二十一世紀醫療法規,FDA(食品藥物管理局)不管是對製藥或是醫材的部分,有非常多修改。一六年法規通過到今年,已經有醫療設備可以不需要醫師就可以確認視網膜病變。

 

我今年在台灣參加BTC(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大會時,就提到台灣未來不管在法規還是政策,一定要大力擁抱人工智慧。資料的蒐集一定要幫助人工智慧的發展,而且不管是醫材的研發或是藥品的研發,一定要跟FDA的法規與時共進。

 

這幾年,基因研究又火熱起來,因為基因定序的技術,過去花好幾年、五十億元才做得到的事,現在一千美元一個人就可辦到,未來成本宣稱還會降到一百美元,可能跟抽血驗血的成本差不多。這也代表未來有很多基因,可以從基因大數據裡看到相關的資訊。

 

但基因這種東西,完全靠人去找出它的關聯性,是非常困難的。光是基因相關的論文,成長速度很快。這個問題我們就用AI解決,跟台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合作,請他們的醫師們教AI讀論文,用AI去建立基因變因跟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我們有很多金山銀山,但是需要有人去挖礦,還要先把這些路開通。台灣現在有好幾個Bio Bank,我們要把它們整合起來,跟著醫院、全民健保的資料整合起來,就可以有很多好的研究。

 

在智慧城市部分,當初賴院長在當台南市長時,我們在台南市啟動無人機的空拍活動,過去一年已經把台南市的安平區空中影像全部都拍完。我們建立了一個空拍標準系統,對空拍影片做標注,當我們完成這個空拍區域,警政系統、交通系統需要辨識什麼,都可以透過這個自動巡檢、自動運鏡、自動標注去把它做完。今年年底十二月,這個交通AI系統就會有一個簡單的展示。

 

最後講到人機介面。人機介面有很多是你我生活中會用到的,像我們跟PTT合作,做了第一個用AI寫新聞的記者快抄網站,網站一天可產生五百個新聞,但沒有一個記者,只有一個AI記者。

 

台灣AI發展不足之處

▲點圖放大

 

有國網大聯盟 台灣可領頭解決問題

 

台灣有一個國網的大聯盟,不管是醫療影像、智慧城市、人機介面,我們從它的資料訓練,到它的服務,都在我們自己的雲上面做實驗。

 

台灣現在有了第一個世界級的AI大聯盟,我希望全世界遇到最難的問題,台灣可以找到解法。而且我們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解決這些問題的地方。

 

我自己是一個做軟體的人,台灣絕對是一個全世界,可以做人工智慧實驗的地方,甚至不僅可以,而且是一個最好的地方。

 

很多人說網路時代我們錯過了,其實在網路時代我們很早就做出很好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把它當作一個產業在做。為什麼台灣沒有軟體產業、沒有人工智慧產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好好把這些人留下來,我們沒有找到好的題目。

 

AI產業才剛萌芽 抓準機會 創造新的價值鏈

 

台灣的人工智慧時代現在才剛開始,還沒有所謂的錯過。現在人工智慧時代,就像一九九八年的網路時代一樣,才剛開始可以到應用面,才剛開始可以到市場,各行各業都有應用的可能。我們一定要掌握這個時間、掌握這個利基去做創造,你才能創造新的價值鏈。而創造新的價值鏈,這才是台灣轉機的機會。

 

杜奕瑾

出生:1976年

現職: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

經歷:PTT(批踢踢實業坊)開發者與首任站長,美國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所研究員,微軟亞太區研發總監

學歷:台灣大學資工系、台灣大學資工研究所碩士

知名事蹟:被鄉民譽為PTT創世神、PTT之父,以及在微軟中文市場被譽為Cortana之父 

延伸閱讀
iPhone 14亮點搶先看!台積電、大立光、鴻海…一表掌握台廠訂單占比
iPhone 14亮點搶先看!台積電、大立光、鴻海…一表掌握台廠訂單占比

2022-08-30

iPhone 14、三星折疊手機、小米新機陸續發售,孫慧芳:衰退已成過去,相關供應鏈可留意
iPhone 14、三星折疊手機、小米新機陸續發售,孫慧芳:衰退已成過去,相關供應鏈可留意

2022-08-29

iPhone 14 問世倒數,富士康傳「試用期起薪66K」搶人大作戰 擴招近50%應屆畢業生
iPhone 14 問世倒數,富士康傳「試用期起薪66K」搶人大作戰 擴招近50%應屆畢業生

2022-07-20

iPhone 14恐不再買台積的單!連3年處理器卡關,給對手時間追趕、降低消費者購機慾望 全都因3奈米陷入瓶頸?
iPhone 14恐不再買台積的單!連3年處理器卡關,給對手時間追趕、降低消費者購機慾望 全都因3奈米陷入瓶頸?

2021-11-11

讓14億果粉二度戀愛?蘋果五大新服務解謎
讓14億果粉二度戀愛?蘋果五大新服務解謎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