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10)日在第二季線上法說會上,首度回應紫光投資案時表示,鴻海間接投資的中國紫光集團,已經與之前大家認知的紫光大不相同,主要是之前負債累累的長江存儲等兩大半導體事業,都已經切割出去。
他說明,鴻海是從資本投資及增進客戶關係等兩大考量,決定透過在中國股市掛牌的大陸子公司「工業富聯」(FII),間接投資了紫光。
目前鴻海的紫光投資案正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審查中,劉揚偉提到,若我方主管機關最後沒有同意,鴻海也已經做好了備案。
劉揚偉:鴻海堅守合規合法
劉揚偉下午在線上法說會回答外資法人提問時表示,紫光投資案本來是單純的財務投資,是剛好有合作的陸方基金投資了改組後的紫光,鴻海把握這個機會一起參與。
他認為,外界誤解了鴻海的紫光投資案,現在的紫光「不是過去你所知道的紫光」,特別是長江存儲及武漢新芯等兩大指標半導體事業,都已經從原本的紫光集團分拆出去。
其次,鴻海這次參與對紫光的間接投資案,主要出於兩大考量,第一是新紫光集團的獲利能力不錯;
第二,新紫光集團的部分成員,本來就是鴻海客戶或供應商,鴻海希望透過這次的投資案,跟新紫光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但劉揚偉也強調,與外界對本案有些看法不同的是,鴻海集團堅守的最低標準,就是要合法合規,紫光投資案也不例外。若主管機關(經濟部投審會)最後沒有通過本案,鴻海也已經有了備案。
英媒:我國安官員盼阻止本案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稍早報導,一位與國安事務相關的我國高級政府官員斷言,這筆交易絕對不會獲得通過。
報導指出,經濟部投審會尚未審查本案,但知情人士透露,有國家安全會議和陸委會官員認為必須阻止這宗投資案。
一位接近鴻海的相關人士則表示,我國政府已明顯將本案升級為國安層級,因此前景愈來愈黯淡,且隨著台海緊張局勢升溫,本案似乎更難過關。
經濟部則表示,本案投資形式較爲複雜,目前仍請鴻海補件,並依照投審會機制,同步送審相關業管部會。
楊應超:鴻海方向正確 但仍有後續風險
根據《今周刊》7月中的封面故事報導,科克蘭資本董事長及異康集團首席顧問楊應超分析,鴻海投資紫光案「整體來說,路,是對的」,但研究鴻海超過20年的他也說,「後續風險仍然存在」。
楊應超說明,外界認為,紫光版圖橫跨記憶體、IC設計等領域,因此鴻海入股紫光,將補足車用關鍵零組件的供應鏈,進而串連記憶體、IC設計、封測等上下游垂直整合服務,對鴻海發展半導體及電動車有利,「但並非全然如此」。
他認為,鴻海入股後能否吸引更多半導體人才投入鴻海,又或提升技術並做出成績,進而對鴻海切入電動車等新應用帶來實質幫助?均有待觀察。
況且,鴻海「前有併購面板廠夏普後效果有限,後有退出面板廠群創董事會,入股效果不如預期,並非不可能發生」。
無論這場交易是否能帶來人才及技術回饋,進而對鴻海轉型大計有實質幫助,在「最懂鴻海分析師」楊應超眼中,這至少代表,過去營運表現以穩健保守著稱的「全球電子代工之王」,正積極求新求變,「為了捍衛獲利,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