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許多人擔心在政治情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可能承受極大壓力,甚至失去領先的地位。
對此,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午在記者會上預估道,「台灣半導體地位應該5~10年之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近年來,從英特爾宣布重啟晶圓代工、美國推出晶片法案,到台海關係愈來愈緊張,種種不利的外在因素當讓人擔憂,台灣半導體產業可能面臨巨大挑戰。
然而,曹興誠卻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相對有信心。
他分析指出:「產業政策對自主經營的公司影響不大,尤其台灣的電子業、半導體業,都歷經過許多國際情勢動盪等,其實都可以應付過來,因爲我們的經營靈活、彈性很大」。
曹:中國也需要台灣科技業的產品
對於美國晶片法案通過後,在美國政府刻意扶植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地位是否有可能被取代?
曹興誠則分析說:「美國晶片法案的金額、力度其實大家也還在觀察,影響當然一定會有,但我認爲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地位,應該5~10年之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至於在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動作頻頻,是否會衝擊科技業,曹興誠則認為,農漁業等相關行業比較容易受中國統戰的影響,但對台灣來說,重點還是在電子跟高科技業,預估在這方面整體來講不會有很大影響,因爲中國也需要台灣的這些科技產品。
曹興誠不常公開露面,但依然關心國內產業發展。兩年前在竹科40周年國際論壇的會場,他就為未來的台灣科技業請命,警告水電供應不足是將來竹科及科技業的大問題,並且直言「如果台灣未來要有充裕電力,一定要回到核電」。
曹興誠曾建議 發展海水淡化廠、回歸核能
曹興誠主要提出兩大建言,第一是建議竹科仿效新加坡、以色列的先例,發展海水淡化廠,以充實竹科的水資源,因為他看到竹苗地區經常免不了有枯水期。
他也主張台灣應該回到核能發電的道路,因為「世界的主流意見是要在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零排放,而台灣要做到零排放,只有再生能源絕對不夠,一定要回到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