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2020年最火紅關鍵字非「元宇宙」莫屬,隨著Facebook、NVIDIA、微軟等科技巨頭響應,前者甚至直接改名Meta,激發全球元宇宙浪潮。元宇宙引爆20兆商機大未來,涉及資本新故事、技術新場景、市場新想像的「三新」;然而不到1年光景,卻已浮現泡沫化警訊,唯有市場回歸理性務實,軟硬體配套急起直追,始能實踐元宇宙應用最後一哩路,成為未來科技新戰場。
提起元宇宙,很多人覺得它遙不可及,但想像一下,未來上班族再也不必早出晚歸,只要在家穿戴上裝置並連接上網,就能進入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完成整日行程;在服飾店可精準試穿、量身訂製,再也不怕踩雷撞衫,以後再也不用浪費時間排隊等待辦理銀行業務,在家就能申辦各項虛擬貨幣服務,這些都是立基在元宇宙基礎概念上。
科技巨頭引領話題 NFT竄經濟焦點
毫無疑問,未來10年會是元宇宙蓬勃發展的黃金關鍵期,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產品經理柳育林指出,元宇宙一詞源自科幻小說《Snow Crash》,字面之意是由Meta(超越)與Universe(宇宙)所組成,概念常見有2種說法,第1種是多人共享的沉浸虛擬世界,第2種則不限於在虛擬世界體驗,在真實世界也可以,但都可以朝向經濟、身分等系統虛實互通、持久存在、可隨時隨地進入的「未來網路」發展,滲透到人類的生活,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初期可以從手機、平板、PC等進入,進階再透過VR/AR頭戴裝置等人機互動設備,長遠甚至是腦機介面,大腦與機器直接互通,如同科幻電影《駭客任務》場景。」柳育林認為,其中差異僅在於涉入程度,但最終目的皆同。面對元宇宙浪潮,全球科技巨頭態度不一,Meta、NVIDIA、高通屬樂觀派,微軟、蘋果、Google則屬穩健派,反之特斯拉創辦人馬克思則為反對派,直呼未來應直接透過腦機介面進入虛擬世界。
從國際級大咖反應中可嗅到,唯有資本新故事、技術新場景、市場新想像的「三新」,方能撐起元宇宙的願景。從基礎建設、關鍵能力與裝置到應用生態,全球科技巨頭各擅勝場,台廠因有堅強半導體產業鏈與硬體相關實力做支撐,在基礎建設、關鍵能力與裝置方面最受矚目,如AR眼鏡,但柳育林強調:「發展元宇宙是一段萬里長征,需要耐心推展與技術突破。」
除了技術面,經濟也是撐起元宇宙的重要一環,理想中的元宇宙情境,數位資產可相互流通、不再侷限單一平台,這也讓能作為資產數位憑證的NFT(非同質化代幣)成為新焦點。在「萬物都可操作,人人皆可發行」的美好想像下,隨之而來的哄抬炒作、欺詐竊盜或環境危害都是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柳育林笑稱,曾看過一張阿伯在夜市攤位,提供300元代客上架NFT服務的照片,如此的深入民間,多點認知與防範還是好的。此外,「近期逢牛熊市場轉換,買氣有明顯下滑,加密貨幣市值也蒸發不少。」
聚焦6大應用領域 實現最後一哩路
至於元宇宙在娛樂、城市、零售、教育、辦公、工業6大應用領域,娛樂端堪稱元宇宙概念應用起源,發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高,多立基於遊戲、社交等龐大受眾基礎延伸發展,例如Fortnite曾舉辦演唱會等活動吸引破千萬玩家同時上線;城市端應用多以促進社會流動、觀光與公共服務轉型為主軸延伸發展,雖可塑性高,但也要避免淪為蚊子城。目前以日本虛擬澀谷最具代表性。
後疫情時代,在零售端也越來越多業者嘗試進入元宇宙,結合數位轉型、體驗經濟、創新行銷、虛實融合等風向。日本三越伊勢丹就因應疫情衝擊,以實體伊勢丹百貨為原型,推出嶄新O2O虛擬百貨體驗,展出商品達1,250個,導購電商轉化率是訊息、橫幅廣告的3倍。
同樣受疫情影響,因禍得福加速發展的還有虛實辦公。未來不只是線上線下,也可結合3D、AR/VR等技術,讓虛實混合工作成為選項之一,例如當線上會議需要腦力激盪時,也可同步進入AR/VR空間,自然流暢操作;至於教育端,元宇宙讓愈來愈多人希望有更具臨場感、更深入的體驗,從學校體制教育擴展到大眾科普教育,最終突破既有教育模式。
而工業應用端,數位分身是工業轉型變革的關鍵。柳育林舉例,廠房生產流程的各種環節,可透過數據蒐集與動態模擬,進行數位映射,當需要調整製程或調整設備時,可提前預測分析可能的變化或成效,優化生產效率,甚至大幅降低成本。然而數位分身涉及成本、商業隱私等課題,目前仍面臨不小阻力,尚待努力突破。
應用體驗是實現元宇宙的最後一哩路,然而當前各雛形應用皆不夠成熟,且傾向單點應用各自發展,柳育林認為,未來還需進一步串聯、融合,才能形成自然連續的元宇宙,堆疊出龐大的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