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創者進軍美國,應把事業與家庭都帶來美國,展現在當地長久工作與生活的決心;如此一來,客戶、同事與投資人才會認為你是玩真的,把你當成有機會合作的夥伴。
最近國際旅遊逐漸解封,許多台灣團隊赴美參加展會,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美國開拓市場。這個問題,也是我三年前決定到矽谷探訪的主因。
很幸運地我抵達矽谷的第一個月,就遇到兩位知名加速器的朋友,邀請我擔任導師,並參與社群活動,我才逐步建立在地連結。但即使人親土親,除非有生意往來,而且你展現在美國長久工作與生活的決心,投資人或潛在客戶,才可能把你當成有機會合作的夥伴。
到美國建立合作關係為何這麼困難?除了因為美國市場龐大而複雜,更重要的是能克服語言及文化的差距。即使矽谷已是充滿多元文化、多國移民的獨特區域,但勇於介紹自己、認識別人,並在適應美國環境的同時,還要能展現身為台灣人的優勢與強項,邀請有互補性特色的工作夥伴與顧問,加入你的團隊,你才有機會在美國進入市場。
這些問題總讓我不免好奇,難道我們的上一代,或長我們五歲以上、在美國發展的科技業前輩或創業者,當年不曾遇到嗎?
身為從中國移民台灣的後代,我們明明流著勇於移動、橫跨大陸的血液,卻在二十世紀末台灣經濟起飛後,被馴化為不願出海的小國島民。再加上千禧年之後,中國經濟高速起飛,多數人把中國當成語言相同的巨大市場,與美國市場漸行漸遠。我的同溫層裡幾乎只有中國經歷、沒有美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