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全球前10大IC設計公司,有七家CEO出身台灣! 邁凌高價併購慧榮,骨子裡仍離不開「台灣味」

全球前10大IC設計公司,有七家CEO出身台灣! 邁凌高價併購慧榮,骨子裡仍離不開「台灣味」
圖為慧榮科技董事長周邦基(右),總經理苟嘉章(左)。

林宏文

科技

今周刊資料庫

2022-05-06 20:34

全球IC設計產業再現併購潮,美商邁凌科技(MaxLinear)昨(5)日宣布以38億美元總金額、溢價48%收購來自台灣、在美股掛牌的慧榮科技,兩家公司合併後年營收有機會挑戰23億美元,並躋身全球IC設計業前十強。

這個合併案有幾個重要特色,也有好幾個重點可以觀察,值得進一步分析。

 

首先,對慧榮的股東來說,這是一個好到難以拒絕的offer。慧榮執行長苟嘉章接受《問芯Voice》訪問時說,被併購並非董事會預期的結果,但它最後還是發生了,是因為收購條件合理,董事會無法拒絕,從結果來看,合併對邁凌、慧榮及股東等,都是多贏。

 

從苟嘉章的話來推敲,在這個合意併購案中,慧榮似乎有無可奈何的成份在內,甚至是被強勢的美國資本市場及股東行動主義決定命運的角色。因為,邁凌提出這個高溢價收購邀約,如果慧榮拒絕了,可能接下來邁凌就會展開敵意併購的動作;其次,高達48%的溢價,若慧榮董事會拒絕,股東也可以表達反對意見,甚至狀告公司。

 

當然,邁凌會祭出高溢價收購策略,重點當然是慧榮去年淨利遠高於邁凌

 

去年慧榮營收9.22億美元,淨利2.19億美元,至於邁凌營收8.92億美元,淨利則只有4196萬美元,是慧榮的五分之一。慧榮是高獲利但低本益比(PE),至於邁凌則是高PE但並非很賺錢的公司,慧榮的獲利可以快速帶给邁凌正面幫助,獲取更高的市場價值。

 

此外,在產品、技術及客戶結構上,兩家公司幾乎完全互補,沒有重疊

 

邁凌耕耘寬頻、連線、基礎建設領域,專精技術是射頻、類比及混合訊號處理能力;慧榮則投入儲存設備產業,擁有領先市場的NAND Flash控制晶片技術。由於產業領域、客戶結構都很不同,收購案會讓新公司跨進不同領域,有明顯的橫向擴充效益,可能也是邁凌願意花大錢收購的原因。

 

邁凌可望擠身全美第七大IC設計公司

 

因此,「以小吃大」的邁凌,要以此合併案展現更上層樓的決心。

 

根據邁凌的簡報資料,慧榮及邁凌預估2022年營收目標,分別是12億美元及11億元,在美國IC設計業排第10名及第11名,合併後則會成為營收達23億美元的公司,並擠到全美第七大IC設計公司(圖一)。

 

圖一、邁凌預估合併慧榮後,擠身美國第七大IC設計公司

 

 

資料來源:邁凌(MaxLinear)

 

此外,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若以邁凌及慧榮合併後今年可達23億美元的營收數字來看,也有機會在全球排到第十強,把去年營收15.4億美元的奇景光電擠下來(圖二)。

 

圖二、擠入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之列

 

 

不過,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何是一家比較小的公司邁凌,以溢價近五成把營運規模較大的慧榮買下來?而且總金額達38億美元的併購,邁凌本身現金不夠,還向富國銀行借款31億美元。邁凌董事會與執行長到底看到什麼機會,敢做這個決定?

 

其實,半導體產業近幾年確實已出現劇烈變化,來自企業客戶需求大幅攀升,尤其是雲端數據中心的快速成長,成為未來主要的商機來源

 

兩家公司合併後,顯然目標是打開雲端數據企業客戶的大門,邁凌要透過慧榮SSD產品線,打入商業用戶的儲存市場,這是一個潛在機會達150億美元的市場

 

事實上,美國企業客戶已是未來IC設計業的決戰重點,因為美國加強投資半導體製造及設計,台灣很多矽智財(IP)廠商,或像聯發科這種企業,都已積極布局美國市場,慧榮過去就是台灣公司中比較積極強化國際營運能力的公司,在邁凌合併慧榮後,對於美國企業客戶的著力點將更強化,這應該也是邁凌董事會看好合併綜效之處。

 

從外在大環境來看,美中對抗持續進行,美中兩大市場分道揚鑣的態勢會更明顯,美系企業的成長將大幅增加,至於中國雖也積極發展半導體,大型網路巨擘及系統大廠也很積極投入,但大陸不斷推出的各種打壓政策,已經讓未來的成長增添很多變數,這是觀察邁凌合併慧榮一個不能忽視的重點。

 

「如果公司沒有賺夠多的錢,根本無法在行業中生存」

 

不過,在邁凌與慧榮宣布合併後,今(6)日下午群聯電子也剛好舉行法說會,由於慧榮與群聯一直是儲存記憶體控制IC產業的兩大龍頭廠,許多法人詢問這個合併案的影響,群聯執行長潘健成也有一些關鍵的說明。

 

潘健成提到,他無法臆測同業收購的原因,但他覺得,產業競爭愈來愈激烈,群聯不斷在找人加人,如今全球已有2500名研發人員,研發金額占營收比高達14%,至於營業費用中的八成全都砸到研發上,如果公司沒有賺夠多的錢,根本無法在行業中生存。

 

此外,群聯與慧榮的生意模式一直很不同。慧榮比較偏純控制IC廠商,群聯則除了控制IC外,也做模組產品,也幫客戶做設計服務,也因為產品要搭著記憶體出貨,所以群聯的營收大但毛利率較低,群聯去年營收625億元,是慧榮兩倍以上,但毛利率30%,慧榮則在50%左右,兩者明顯不同。

 

慧榮併入美國公司 中國市場可能有競爭障礙

 

事實上,許多SSD產品,九成以上的成本都是在主晶片NAND Flash,控制IC有時連5%都不到,因此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純以控制IC在市場競爭,確實會很辛苦,這也是為何群聯必須做模組又做設計服務,才能擴大營運規模。

 

不過,群聯厲害之處是,可以和幾家NAND Flash原廠如東芝(鎧俠)及美光等維持好關係,沒有因為做其他業務而傷害彼此的合作關係。

 

觀察近來記憶體控制IC的市場變化,包括台灣、大陸兩地有許多新的控制IC業者不斷出現,市場競爭確實愈來愈激烈。而且,也因為大陸本地業者積極發展,讓許多外商或台商要面對一個變數,未來會不會被本地業者取代。

 

因此,這其中潛藏一個變數,當大陸競爭對手出現,而且美中對抗的情況不只沒有緩和,還更加激烈,中國大陸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方向已經回不去了。過去慧榮從台灣起家,雖然在美股掛牌,但面對大陸客戶時,至少還能強調自己是台灣公司,但如今併入邁凌,百分之百變身為美國公司,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上,競爭障礙會不會增加值得觀察。

 

「既然同業可以那麼高價被併購,大家該好好關注群聯的價值」

 

另外有法人問到,最近電子股大幅修正,群聯股價也跌很多,要不要實施庫藏股?他說目前沒有考慮,但也提醒大家,「既然同業可以那麼高價被併購,大家應該好好關注一下群聯的價值。併購案對群聯的影響應該是好的,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大家可以等著看。」

 

我認為,邁凌董事會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不僅付出高額溢價收購,展現要往全球前十強的位置邁進,也代表半導體市場將有巨大變動,企業用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潘健成說,三年前群聯努力發展企業客戶市場,終於與超微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未來企業用戶會是群聯投入最多資源的領域,而且做這個市場要有先賠好幾年的準備,才能獲得認可,絕對不是容易的事。

 

有意思的是,日前日經新聞的報導中,談到全球前十強IC設計公司,有七家公司CEO都出身台灣,只有高通、博通和邁威爾不是,這七位執行長中,黃仁勲及蘇姿丰是台裔美國人,至於其他五位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如今,邁凌要透過收購慧榮擠入全球前十強,雖然有可能把奇景光電的吳炳昇擠下來,但即使是如此,邁凌憑藉的也是來自台灣慧榮的苟嘉章團隊,這個全球前十強的名單中,還是透露著濃濃的台灣味。

 

延伸閱讀

慧榮買家出爐,美商邁凌將溢價4成收購!業界人士:時機還不錯選擇合併、價格高也加快轉型
慧榮買家出爐,美商邁凌將溢價4成收購!業界人士:時機還不錯選擇合併、價格高也加快轉型

2022-05-05

別只看台積電、聯電! 「泛台灣幫」在全球IC設計圈崛起 為何連美國、中國都無法忽視?
別只看台積電、聯電! 「泛台灣幫」在全球IC設計圈崛起 為何連美國、中國都無法忽視?

2022-04-28

這檔IC設計股一度飆破千元 更被台積大客戶指定採用 力智如何在美中對抗下兩邊通吃?
這檔IC設計股一度飆破千元 更被台積大客戶指定採用 力智如何在美中對抗下兩邊通吃?

2022-03-23

「要跟台積電走得更近!」記憶體控制IC大廠慧榮:今年營收估成長3成
「要跟台積電走得更近!」記憶體控制IC大廠慧榮:今年營收估成長3成

2021-02-24

熱浸鍍鋅開啟鋼構防蝕新局 建設永續淨零臺灣
熱浸鍍鋅開啟鋼構防蝕新局 建設永續淨零臺灣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