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民間投資、民間消費、國外需求,從「支出面」來看,這4者構成了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也就是GDP。所以,分析一國經濟的強弱展望,往往就會從這4個面向的動態下手。
不過,就連在分析個別產業的未來前景時,近來卻也看到不少機構採用同樣邏輯。原因或許在於,全球正在經歷近代罕見的通膨壓力,直接影響就是壓縮民間消費、衝擊消費需求。那麼,誰能避開消費降溫的低氣壓,甚至明確得到政府支出、民間投資的加持,自然就有機會成為逆勢贏家。
就這樣,伺服器成了當前備受關注的產業明星。
生冷的名稱,代表伺服器本來就與民間消費的興衰幾乎絕緣;若論民間投資,也就是企業在此領域的資本支出手筆,大至臉書、微軟、谷歌、亞馬遜,乃至於Uber、網飛等伺服器重要買家,今年資本支出都仍維持高檔熱況。
究其原因,無論是臉書要打造的元宇宙世界,或是谷歌的資料中心、亞馬遜的雲端服務、Uber力拚的自駕車,這些趨勢明確的夯名詞,背後都需要伺服器作為基礎建設。要布局未來大勢,伺服器這個重要軍火不可少。
至於政府支出,雖然沒有直接關聯,但地緣政治激化的區域安全意識,已讓「美國盟友」台灣業者平添接單利基。這個攸關企業與國家資訊安全的產品,在硬體製造部分,台廠的全球市占率達到9成……。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報導伺服器的逆勢成長。當然,記者不是從經濟課本的GDP公式出發,而是遍訪國內相關科技大廠的主事者,看見一樁一樁摩拳擦掌的故事場景,用最鮮活的動態,帶你看懂這個科技老闆們不願缺席的火熱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