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疫情以來,電子組裝業者最「夯」的投資項目之一,就是入股工業電腦廠,這個全球年產值不到筆電五%的產業,為什麼會受到國內「電子十哥」的競逐追捧?
過去半個月,筆電、iPhone、安卓智慧手機遭「砍單」的新聞不斷,因為疫情而「熱」了兩年的消費性電子,反轉的信號似乎愈顯清晰,未來幾年,究竟哪種電子產品能接棒筆電與手機的熱潮,引發許多市場觀察者的討論與猜想。
其中,有一項電子產品,被不少法人認為,極可能是今、明兩年電子業的中流砥柱之一。
儘管,它的全球年產值僅兩千億元,相較於筆電的五兆元產值,其市場規模僅不到筆電的五%。然而,這個產值看似「小不拉嘰」的產品,卻在過去兩年引發了八件併購案,而併購的發動者,都是營收上千億元,甚至是上兆元的電子十哥,如台達電、華碩、友達、仁寶、佳世達等。
這個被電子十哥覬覦的產品,就是工業電腦(Industrial PC,IPC)。
- 電子十哥:依照由大至小市值排列,順序為鴻海、台達電、廣達、華碩、和碩、友達、仁寶、英業達、緯創、佳世達。
友達砸37億入股凌華
華碩兩度出手,23億併購瑞傳
回顧近兩年的八起併購案之中,又以面板大廠友達入股凌華最為「大手筆」,前者總共祭出三十七億元入股後者;其次,則是筆電品牌華碩在十四個月內兩度出手,最終以總投資額二十三.三億元,併購振樺電旗下的瑞傳。
而今年第一起工業電腦併購案,則是筆電代工「二哥」仁寶,宣布以至少三億元,收購擅長製造俗稱「POS機」的端點銷售系統廠普達,而這,並不是仁寶首次併購工業電腦廠,二○一四年,它就以近五億元,收購醫療用工業電腦廠安勤。
到底,為什麼這些營收千億元、擅長規模經濟的電子十哥,要紛紛入股與併購工業電腦廠?首先,工業電腦具備的「高毛利」特性,就是這些下游大廠跨界插旗的第一大考量。
攤開台灣十大工業電腦廠去年財報,可以發現長年穩居前兩大廠的研華,去年毛利率高達三八%,不僅名列同業第一,比起筆電代工五哥的廣達、仁寶、英業達的毛利率,平均約在三至六%之間,更是高出至少六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