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軟體的崛起、串流影音訂閱制等新興商機,已無形中滲透進民眾生活,宰制了科技生態,更促使硬體廠競相爭搶值得長線布局的軟體科技事業,如AT&T併購時代華納,急起直追網飛等串流業者。
軟體決定硬體規格,平台決定分潤架構;一般人從微軟作業系統升級就要換電腦,到iOS或是通訊系統升級就要換手機的機械式反應中,不知不覺地接受這科技生態的宰制。但這卻是亞洲科技業,尤其是硬體或代工業,從與美國終端客戶的交手過程中,早已有的痛苦領悟。現在,不只是掌握規格定義與利潤分配,美國軟體業者還成了ESG標準的守門人。
握有品牌、出海口、終端用戶輪廓與行為大數據的軟體或平台業者,才有能力在終端市場的殘酷廝殺中,演進能讓用戶端黏著的軟體系統。從最下游開始顛覆原本的生態系,進而往上游一路定義新規格與製程,讓亞洲硬體業者們排隊來提出性價比與交期最具競爭力的標準化載體。
早年我在AT&T經歷了從尋找亞洲的設備代工,幫AT&T貼牌終端系統,再拆分出硬體事業與擁有九個諾貝爾物理獎的貝爾實驗室到朗訊科技,而且併購IBM Global Network,以轉入高毛利且掌握平台優勢的軟體解決方案與終端通訊服務;但4G時代後,卻發現蘋果、安卓等軟體平台與網飛等串流業者,從中攔截了自己的終端用戶,成為分潤微薄的笨水管,只好併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急起直追,苦苦追趕流逝快速的原有平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