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積電、聯電到南韓三星電子,全球主要晶圓代工業者正陷入愈來愈嚴重的產線擴張兩難,因為隨著產能不斷建立,對重要生產設備的需求直線上升,但設備平均交期從疫情前的平均10~12個月,如今拉長到18個月,甚至有特定設備要等到20個月以上。
這可把各家半導體大廠給急壞了,因為若生產設備交期延宕,意味產線試產及量產的時程全都得往後延,屆時連晶圓代工大廠的客戶也會跟著頭大。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alsinger)預定今(7)日傍晚飛抵台北松山機場,外傳他二度訪台是為了與台積電洽談下更大的代工訂單,這顯示在當前全球半導體榮景下,各家代工大廠都有大麻煩等著解決。
應材、艾司摩爾到科磊 業績爆炸之餘也趕不及出貨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一位業界人士透露,「台積電及聯電等製造商叫高層主管跳上飛機,把美國、歐洲及日本的重要設備商全都拜訪過一輪,不但要避免競爭對手搶先拿到設備,也是要當面確定設備商對於交期拉長沒有在說謊」。
根據多位消息人士的說法,對於美商應材、荷蘭艾司摩爾(ASML)、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及科磊(KLA)等主要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來說,現在的訂單可以說是大爆炸。
但業績太好的問題是,他們交出設備給客戶的速度快不了,因為從鏡頭、閥門、幫浦、微控制器等零組件,到工程用塑膠及電子模組,一大堆零組件都缺貨。
連三星、英特爾都開始緊張了
所以,現在緊張的不只是半導體設備大廠,台積電、聯電、三星及英特爾等晶圓代工大廠,現在也開始擔心,設備交期拉長是否影響新產能的投產時程。
報導指出,半導體設備的交期,在2019年大約是3~4個月,到了2021年已經拉長到10~12個月,而且現在麻煩的是,有問題的不只是設備商交期拉長,跨國物流也是個問題。
多位消息人士提到,以美商科磊的部分測試設備來說,交期超過20個月。全球最大半導體用載板製造商欣興電(3037)董事長則表示,載板生產設備的交期從去年的12~18個月,到今年可能拉長至30個月,且其他受訪的科技業高層也有類似說法。
「我夾在晶圓大廠客戶及供應商之間,真的有夠痛苦」
如今這股危機感,已經從晶圓代工大廠的客戶、大廠本身,擴散到生產設備商了。
一位美國主要設備製造商的經理人就說:「上個月一家零組件供應商告知,交期大概是六個月;上星期他們改口說是八個月,這星期又變成十個月。」
「我現在對於交期拉長的說法愈來愈麻木,我被夾在晶圓製造商客戶及我們零組件供應商之間,真的有夠痛苦。」
劉德音:設備交期拉長 對營收表現延後有一定影響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1月在法說會回答外資法人提問時就說,「由於設備交期更長了,而且技術精密度也更高,這可能對營收表現延後有一些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晶圓代工業不僅面臨缺工缺料,在半導體設備交期拉長以外,半導體材料廠也成為各家晶圓代工廠的爭奪對象。
力積電(6770)總經理謝再居在1月線上法說會回覆法人提問時提到,力積電簽長約其實是被客戶要求的,因為客戶的客戶(特別是系統廠商)要求簽長約,因此客戶也來跟力積電洽談簽長約,如今簽長約可以說從供應鏈上游到下游都在做。
其次,「現在大家都在搶材料廠」,因為半導體產業對於相關材料的需求飆升,力積電與矽晶圓供應商就至少簽了五年長約,而且他不諱言,部分材料的供給限制,不允許力積電進一步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