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隨著產業變化,曾經風光一時的新創加速器也面臨了各種挑戰。
在近年各種破壞式創新席捲矽谷之下,加速器或終成為「時代的眼淚」。
再過幾年,出現於二○○五年的新創加速器產業,也即將邁入二十年。可以說加速器已是老行業,在矽谷不只加速器彼此競爭激烈,過去幾年由於資金蓬勃,創投與加速器之間的搶錢、搶人大戰也持續上演。
但若以創投或資本市場最熱愛的高倍率投資回收,也就是上市前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是否都來自這些網羅天才與工程師的新創加速器呢?據《獨角獸創業勝經》作者阿里.塔馬瑟(Ali Tamaseb)統計,過往十五年,僅十分之一的獨角獸出自加速器團隊。該數字,違反多數人對新創生態系的印象。
但真正經營或經歷過加速器的投資人或創業者,其實很能理解這個現象。因為加速器的小額投資、創業環境與業師資源,最能幫助的是首次創業的創業者。但獨角獸創辦者的最大共同背景是有過創業經歷,且前一次創業以逾五千萬美元的價格被收購,或創造過逾一千萬美元的年營收。有過這樣經歷的創業者,被該書作者稱為超級創業者(Super Founders,也是英文書名的來源),他們再次創業既不需要小錢,也不需要導師,基本上不太可能加入加速器,頂多成為加速器的導師,甚至是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