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捧鐵飯碗的國網中心工程師,為何願意辭職加入一家成立僅1年、迄今仍在虧損的新創公司?
3年前,華碩用14億元向藥廠輝瑞買下的新北淡水辦公大樓,如今進駐的最大一批團隊,不是它獲利主力的主機板團隊,也不是目前勢頭最強的電競筆電團隊,而是在2021年成立、現為台灣第一個商轉的AI超級電腦營運商台智雲(TWS)。
目前,這家由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兼任總座的公司,員工人數50多人,當中更有30多名的工程師,是從國網中心離職而來,客戶規模方面,該公司已擁有國內超過5百個大至筆電廠、手機廠,小至研究機構、新創企業的客戶。
華碩接手台杉二號商業營運權
「過去台灣廠商都沒有這塊資源(AI超級電腦算力租賃),甚至就連美系雲端大廠也沒有類似的服務。」醫療新創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說。
台智雲的前身,是科技部2017年起花了4年時間、耗資50億元打造、曾打進全球前20大超級電腦的「台灣杉二號」。不過,由於這項計畫的預算在2020年結束,為了不讓國家級的超級電腦斷炊,時任科技部長陳良基,開始到處遊說國內電子業者,能接手台灣杉二號的營運權。
當初與廣達、台灣大一起打造台灣杉二號硬體的華碩,也被詢問是否有接手意願。當時,吳漢章把這個消息,帶回華碩總部,經過兩次內部會議後,該公司董事長施崇棠拍板,決定成立一家新公司,作為台灣杉二號的營運商,也就是台智雲。不過拆分出來的是屬於商業營運部分,學術部分還是維持由國網中心負責。
不過,這家公司成立初期,卻遇上了一段插曲。原來,是台灣杉二號中有許多編制隸屬於國網中心的員工,面臨了是否要留下來繼續捧鐵飯碗?或是辭職前往新創公司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抉擇。
談起這個十字路口,在國網中心任職近20年、現任台智雲資深處長朱金城坦言,比起直接離職,當初的他,也想過是否用「借調」的名義協助營運超級電腦,藉此保留他原本僅差幾年就能退休的國網中心職位。
但,身為主管的他卻又想到了,「如果我有猶豫或是在想退路,其他人就不會想要跟我一起出來?」於是他心一橫,直接向國網中心遞出辭呈。
其實,下這個出走的決定並不輕鬆,壓力也不小。台智雲成立之初,就有一家美國雲端大廠在業界放話,「台灣廠商怎麼可能做得起來超級電腦!」這除了顯示該技術仍處於發展期,另一方面,也代表許多業者並不看好這個商業模式。
有人躊躇,但也有人懷著期待加入。像是同樣出身國網中心、現任台智雲總監盧鴻復回憶,當初就是打算台灣杉二號計畫結束,「我就要離職!」然而,後來看到華碩願意承接營運,他也就順勢、幾乎是「無痛接軌」加入台智雲。
「我希望等我小孩長大之後,可以跟他講我參與過這個挑戰!」最後也與朱金城、盧鴻復相同,選擇加入台智雲的趙逢毅說。
最後,原本在國網中心營運台灣杉二號的工程師,僅有兩名員工沒加入台智雲,其餘30多名工程師,都選擇放棄了鐵飯碗、轉進這家新創公司。
只是,當台灣杉二號從類公務機關、轉為私人公司,不論對員工還是經營者都歷經磨合。像是過去國網中心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是計畫的進度,現在變成是爭取的客戶數量,此外,會議的規模也比過去更加龐大與複雜,從過去單一窗口、多數僅2到3人與會,到現在變成得一次通知3個客戶、與會人數可能高達50多人。
華碩進駐後,也對台智雲的營運帶來不少改變。過去,國網中心怕被冠上「與民爭利」的罵名,因此不敢訂出太低的收費,也只敢用「一口價」的單一收費方式;華碩接手後,開始調整價格,並拆分出多種方案的彈性訂閱制。
向國家租賃 輕資產低風險
回到華碩本身,這家以銷售硬體見長的大廠,為何要跨入超級電腦營運呢?
首先,是垂直型整合,即本身擁有伺服器、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部門的華碩,有機會從底層的運算架構,到表層的軟硬體應用,串成一條龍服務。其次,台灣杉二號最燒錢的建置期已經完成,加上台智雲是向國家租賃這套超級電腦,因此對華碩來說,這項投資反倒成為一個輕資產、低風險的布局。
一名產業分析師認為,台智雲選擇包括資安、醫療等與政府有關、「不算是純商業」的領域,與美系公有雲業者不會直接產生競爭關係,算是走對了第一步。吳漢章也預估,台智雲今年可以正式轉虧為盈,並且前進東南亞。
過去,施崇棠的巨獅策略,帶領華碩拿下主機板市場的霸主,未來,這家公司能否在AI與超級電腦領域攻城掠地、甚至成為第一名?還得看這頭巨獅走上國際後,與全球雲端巨擘廝殺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