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今年登錄興櫃的國璽幹細胞,董事長莊明熙如何運用科技業的思惟,替這家曾經燒光資金、距離倒閉只有一步之遙的公司,從低谷向上翻轉?
一度瀕臨倒閉的生技公司,是如何靠著「換腦袋」起死回生?九年前,國璽幹細胞迎來一位科技業出身的董座,他用科技業的思惟改造公司。九年來,這家總部位於竹北的企業,營收累計成長已超過二十倍。
現在的國璽幹細胞,手上已經有三款幹細胞新藥進入二期臨床,其中更有一款慢性腦中風的適應症用藥,是國內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幹細胞新藥。隨著今年台灣將進行再生醫療三法的立法,有望讓國璽在內的幹細胞業者,能在三期臨床試驗前獲得臨時藥證,此舉也讓該公司近期備受市場的期待。
- 再生醫療三法:近年來,衛福部經研議《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統稱再生醫療三法,讓細胞治療走向異體化、自動化與量產化。
「如果成功,台灣最少都有兩百億元的市場!」接手國璽幹細胞董事長達九年的莊明熙,談起未來商機,透露著期待。究竟科技業出的他,是怎麼與國璽結緣?
向科技業借鏡
提高產線彈性 打造量產平台
原來,早年在聯電集團旗下致嘉科技擔任總經理的莊明熙,因科技業日夜操勞的工作節奏,讓他的肝指數一度偏高,後來一次偶然機會,他嘗試了國璽的幹細胞保健品,一試之下,竟讓肝臟損傷的兩個指標都從偏高降到正常值,因此開始留意這家公司。
二○一二年,他從友人口中得知當時國璽面臨危機,「資本額三億元已經要燒光了,但營收只有一千萬元。」當時的他認為,生技產品只要成功,就能一口氣賣個十年、二十年,「反觀電子產品只要半年,就要被淘汰了。」這讓莊明熙打定了跨領域的念頭,決定入主國璽,改造這家快倒閉的公司。
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帶進科技業的生產線概念。
那時,國璽的實驗室並沒有分區規畫,一次實驗做完,必須全部消毒後才能做下一個實驗,效率不彰。莊明熙的想法,是把原本的實驗室「切」分成許多個能同時作業的小區塊,對比過去一間實驗室一次只能做一個項目,產能因此增加超過三倍,「這就是科技業產線換線的概念。」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