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池廠後浪推前浪,除了你我熟知的幾家大廠,兩家新秀正悄悄在桃園興建超級電池工廠。輝能與德國車廠賓士合作,格斯則手握日本老牌上市公司鐘淵化學訂單,新興勢力不可小覷。
輝能科技〉
賓士驚豔HTC手機保護套 捧近億歐元投資
年前一則產業新聞,在台灣電池業界掀起一陣不小震撼,總部位於台灣的固態電池廠輝能科技,獲得德國車廠賓士一筆規模近一億歐元、換算超過三十億新台幣的投資,一家歐洲車廠與台灣電池廠的跨界組合,立刻在台灣引發關注。
輝能創業之初研發的軟板鋰陶瓷電池,目前仍在持續出貨中且每年創造穩定營收。(攝影/唐紹航)
執行長是台灣電池業活歷史
曾生產智慧安全帽電池等利基型應用
身為台灣最早投入固態電池的業者,加上有軟銀中國、丹丰資本、賓士等外籍股東,種種因素疊加,也讓人更加好奇輝能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嚴格來說,輝能並不能是一家新創公司,它早在二○○六年成立,初期主攻3C產品的鋰電池,一五年正式轉型往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而鮮少公開露面的輝能執行長楊思枏是靈魂人物。
背著深灰色後背包、一身標準工程師穿著的楊思枏,拿到台灣大學材料所碩士學位後,就投身電池產業逾二十年,他曾加入台灣早期的自主電芯技術研發、股東包括廣達電腦的「台灣超能源」公司,也難怪楊思枏笑說,自己可以算是台灣電池產業活歷史。
台灣超能源的營運在○三年受到SARS疫情嚴重衝擊,最後倒閉收場,楊思枏轉往其他電子產業服務,先後在友達前身之一的聯友光電、全球PCB(印刷電路板)龍頭廠臻鼎的前身鴻勝任職,但他坦言:「其實我心裡一直想創業。」
楊思枏透露,家族祖孫三代都是創業家,爺爺在台灣開紡織成衣廠,爸爸從羅馬引進瓷磚技術建立工廠,這讓他從小對創業充滿想像,而固態電池就是○五年的他所看到的創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