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帶動電子消費需求,推升全球晶片需求激增,許多半導體大廠投入鉅額資金積極擴產,引來市場擔憂未來供過於求,但有專家直言,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擴大資本支出擴產,實際只剛好滿足需求而已,且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半導體榮景只是剛開始,有望延續好幾年。
金融時報報導,為因應客戶強勁需求,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上看440億美元,目標為擴大產能;而英特爾也擬斥1000億美元投資,打造擴產計畫,建成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晶圓廠。
然這幾個月市場需求出現轉弱跡象,如因疫情而起,用於線上課程的低成本筆記型電腦銷量驟降,受惠遠端趨勢的WiFi網路設備需求也在銳減;此外,疫情解封使歐美消費者步出家門,預期遊戲設備、LCD液晶電視銷售成長將放緩。
面對半導體廠大量擴產,結合上述需求明顯減弱跡象,市場自去年以來,即有分析師示警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情形,最快可能在2023年行情反轉成供過於求;然而,有部分業內人士反而認為,「這只是半導體榮景的開始,而非結束。」
亞洲投資公司TriOrient副總裁尼斯特(Dan Nystedt)表示,這次的晶片周期一點也不正常,「美中貿易戰和疫情下,業內許多人錯估需求,且投資不足,現在有更大的趨勢正在發生,可能會帶動更持久繁榮週期」。
過去晶片需求主要由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產品所帶動,隨著人工智慧使用愈發普遍,從汽車、工廠,再到家電等產品都搭載晶片需求,智慧設備、基礎設施所收集的大量數據,需要晶片的計算能力做處理、儲存。
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預估,2025年,每部智慧型手機所含的晶片價值將來到275美元,高於2015年的100美元;而同一時期,每輛汽車所含的晶片價值將從310美元增加至690美元;數據中心服務器所含的晶片價值則將從1620美元增加至5600美元。
報導指,業界高層認為,晶片產業已經無法與過去週期模式相提並論,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擴大資本支出,並不代表產能會因此大幅激增,投資管理公司Neuberger Berman執行董事侯明孝表示,「大家或許會很驚訝,但這些投資只夠增加未來每年10%至15%產能,剛好滿足需求而已」。
本文授權自中時電子報,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