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被肢體限制,一直無法表達的心底話,現在能夠藉著眼球與外界溝通,原本用於廣告成效追蹤的眼動軟體 ,在身障者身上找到服務缺口,森思眼動如何走出新路?
滑鼠游標在剪輯軟體上流暢移動,從拖曳素材、修剪時間軸到選取效果,一位剪輯師正熟練操作。特別的是,他身處的房間一片寂靜,沒有任何敲擊滑鼠聲音,只見這位剪輯師躺在床上,用眼球控制游標,遠看現場宛如靜止畫面。
他是今年28歲的瑞克(化名),從小因為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只能靠輪椅代步,14歲那年,由於肌肉漸漸無法支撐身體重量,他開始連輪椅都沒辦法坐,被迫在家臥床;但,不放棄學習的他,靠著自己的雙手操作電腦,藉此吸收資訊與知識,「我從國二開始,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電腦跟網路自學。」
身障者靠它就能操作電腦
然而,到了22歲,他的手部力量明顯退化,連操作滑鼠都變得困難,儘管曾經嘗試使用搖桿,仍然非常費力,效率也不好。
這時的瑞克,想起曾在新聞報導裡,看到一套以眼球操作電腦的軟體。這套由新創公司「森思眼動」開發的眼控工具,成為瑞克的生活轉機,經過一年的訓練,他已經可以熟練地用眼睛操作電腦大部分的功能,「(再)搭配搖桿,我也可以玩像《英雄聯盟》這類的遊戲!」他表示。
過去出於興趣自學的設計與剪片技術,也在眼控軟體的幫助下,讓瑞克成為一名自由接案者、賺取收入,「我現在一個月最多可以接4個案子。」原本是直播觀眾的他,在毛遂自薦之後,成為遊戲直播主Zoe肉乙的合作剪片師。
森思眼動利用「眼球追蹤」為核心技術,先是在2016年,推出以認知健全的身障者為對象,也就是瑞克使用的眼控滑鼠產品;後來,隨著對身心障礙者的瞭解愈深,2017年,再推出為特殊兒童建立認知的解決方案,今年四歲的荳比(化名),就是因為接觸到這項科技,改變了她與家人的生活。
透過眼動軟體,知道視線可以得到回饋的特殊兒童荳比(右),比過往更勇於表達意見。(攝影/唐紹航)
4歲癲癇兒靠它與家人互動
荳比一歲時確診SCN8A鈉離子通道突變——這個沒被列入罕病名單中的疾病,除了讓她飽受癲癇所苦,更導致肢體、智力發展的遲緩。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肌肉張力低落引發的呼吸問題,讓荳比頻繁進出加護病房。
「我們只希望她活下來。」荳比的母親說,與保全孩子的性命相比,當初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在認知上的發展。一直到去年下半年,嘗試了癲癇新藥的荳比,肌肉的穩定度漸漸恢復,這個時候的她,接到來自森思眼動的電話,那一通是她曾經註冊試用的回覆。
荳比在去年10月參加目目協會、富邦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的眼動課程,在眼動教師的教導下,她學習用視線控制螢幕的游標,完成課堂上的種種指令,譬如老師教她透過視線,在螢幕上選出媽媽的照片,這除了訓練她的肩頸、眼球肌肉穩定度,一面也建立她與外界溝通的習慣。
那是當時近4歲的荳比,首度對外界傳達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她參與過的早療課程,多半是單方向的輸入,如治療師在孩子身邊說故事;然而,這樣的課程往往缺乏孩子的回應。而今,眼控軟體搭起了她與家人雙向溝通的橋樑。
「現在帶她出門前,我們會問她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荳比媽媽說,當女兒知道視線的選擇可以得到回饋,「她會更有表達的動機!」家人也因此找到一個又一個與她互動的素材,有時在過程中,荳比甚至會興奮地拍手哼笑,讓家裡氛圍與過去有著巨大翻轉。
不論是瑞克或荳比,使用的眼控軟體,都是由森思眼動所開發。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科技新創,並非原先就將目光放在特殊兒童、身心障礙者的需求上,而是廣告成效追蹤。「我們被市場選擇。」森思眼動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信至說。
原來,陳信至在創業之初,曾經幫一位罹患漸凍症的朋友設計呼叫系統:只要系統偵測到使用者把視線停留在指定位置,就自動呼叫,讓照護者不用隨侍在側,減輕朋友家人的負擔。
後來,一位特殊兒童的媽媽在閱讀一篇英國論文報導之後,從產品服務商、系統商層層追溯,找上當時與一套瑞典眼動產品合作的森思眼動。這位媽媽的到訪,讓森思發現了台灣眼動市場的服務缺口。
單純的眼球追蹤產品,兒童根本就不會使用,「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們建立認知的教材。」2016年森思無償為這位媽媽設計的眼動教材,後來在一次特兒聯合門診得到關注,開始有許多重症、罕病家屬找上門。隔年,森思開始將軟體產品化,以科技輔具的定位,讓特兒、身心障礙者家庭得以負擔政府補助下的產品。
有時好的產品不一定會被市場接受,反而是在轉移市場之後,「我們恰好地就解決了用戶的問題,所有來自用戶的反饋,讓我們非常有成就感。」陳信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