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晶圓大廠環球晶宣布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s)破局,新春開紅盤後已連續兩天股價重挫,而且環球晶決定將收購資金轉至自建產能,預計從2022至2024年斥資1000億元擴建新廠,也導致矽晶圓龍頭大廠日本信越、Sumco,以及被併購不成的世創都跟著重挫,矽晶圓產業的後市發展,值得關注。
首先,這個併購案宣布失敗,環球晶對外說法是「時間來不及」,因為德國從一開始就要求先看到所有國家審查資料後才開始審查,但中國直到1月20日才審查通過,環球晶26日收到完整書面資料後遞交德國政府,但已經和截止日期1月31日太接近,因此最後被德國政府拒絕。
這個合併案宣布迄今已有兩年,在各國政府陸續通過審核後,只有中國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又是地緣政治介入的結果。
對許多企業來說,如今地緣政治早已成為營運上最大的風險。中國審核通過與最後截止日如此接近,很難不讓人聯想,這是德中兩國唱雙簧,用技術性手段封殺收購案。近年來中德兩國政治關係緊密,德國也多次在美中對抗時站在中立或偏向支持中國的立場,針對此案兩國聯手合作,似乎也不是太奇怪。
從全球半導體發展趨勢來看,一個具體的事實是,包括德國在內,整個歐盟國家的半導體實力都大不如前,德國想把世創留在自己國內的心情也可以體會。各國想把優秀企業留住,以免未來被邊緣化,這個考量可以理解。
另外,全力想建立自主技術的中國,原本也曾想爭取收購世創,建立中國自己的矽晶圓產業,在環球晶取得收購世創議約門票前,其中打退的一個對手就是中國企業。因此,中德兩國不願世創被併入台灣環球晶旗下,應該是有跡可循。
台積電要不要赴德設廠 實務需求才是重點
不過,接下來可以預期的是,當德國先前提出對台積電前往設廠的邀請時,在這種政治氛圍下,顯然台積電也需要斟酌再三了。
台積電或許不用有太多政治考量,但很現實的因素是,歐洲與中東占台積電業務比重不到6%,與美國市場長期占六成以上、台灣、中國各占13%、11%,都小很多,台積電要認真評估的是,在德國設廠有訂單嗎?供應鏈及產業生態能夠支持嗎?最終營運能夠賺錢嗎?對台積電國際布局及爭取人才有幫助嗎?
台積電決定赴美、日投資,並且在中國加碼成熟製成,這些都是很務實的決策,是追求商業利益及產業競爭策略最大利益下的考量,這其中當然也需要納入台灣在國際關係上的考量,但絕對不會是重點。台積電對於德國投資案至今尚未決定,顯然還是因為實務上並沒有太大需求,這是相當明確的事實。
不只環球晶收購案失敗,另一個併購金額大8倍的美商輝達收購英商安謀(雖屬日商軟銀旗下,但安謀公司設在英國),也在2月7日宣告破局。有趣的是,輝達與安謀的案例,從一開始就遭到反對,而且表態嚴格審查的國家,從美、英、中國到歐盟都有。
英國政府反對並不奇怪,因為安謀是英國少數領先全球的IP大廠,和德國一樣,英國也希望把關鍵技術留在國內,這個考量可以理解。中國反對也很正常,美商太強大當然不利於中國,倒是連美國也反對,這就有意思了。
照理說,輝達是美國公司,去合併別國企業,美國政府應該要支持,因為企業買到一個擁有強大火力的戰略武器,對美國有很大加分效果。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仍然針對合併案,去年12月宣布反對甚至還要起訴輝達,理由是兩家公司若合併,將扼殺下一代技術的競爭。
美國FTC主管市場秩序,會採取反對立場,是因為美國還有英特爾、高通、蘋果、Google等眾多企業,他們都齊聲反對此項併購案,若兩家公司順利合併,極可能建立壟斷地位,也會危及整個產業的競爭與發展,FTC想的是格局更大的產業競爭環境,這一出手,輝達當然只能黯然退場。
輝達、環球晶兩個大型跨國合併案陸續失敗,婚沒有結成,對於戀愛中的男女,不只耽誤了兩年的青春,而且男方聘金被沒收,輝達要拿出12.5億美元的分手費,環球晶也要支付5000萬歐元,環球晶還買進13.6%的世創股票,未來也要提例跌價損失,賠了夫人又折兵,應該會覺得滿痛的。
環球晶自行擴充成長 供需平衡恐提早到來
因此,可以預期接下來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仍會是主導國際併購案的主要因素,在兩大案宣告失敗後,未來類似的收購案應該都不容易再見到,半導體跨國收購將會沉寂好一段時間。
此外,環球晶在併購案不成功後,宣布改採自行擴充成長的方式,這又是另一個影響產業發展的重大因素,尤其是對景氣供需走勢可能帶來變數。
首先,外界會擔心,供不應求的情況會提早改善。因為,自己蓋廠會讓總產能增加,但若採取併購方式,產業總產能沒有增加,只是換到不同經營者的手上。因此,原本國內外券商預估,矽晶圓供不應求的情況會持續到2024年,而且今年價格可能漲2成,但這個預測目前恐怕需要修正,或許2024年以前就會先達到供需平衡。
併購策略有好有壞,原則上在景氣大好及缺貨時,併購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儘管要付出溢價收購,但廠房、產能及人才一次到位,省去冗長的投資學習及訓練時間,可以快速享受到超額利潤。
當然,在景氣到達高峰時,收購動作就需要更謹慎,以免取得太多產能,成為供過於求的受害者。
不過,靠國際併購起家的環球晶,如今宣布要自己投資擴廠,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當跨國併購不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做投資及研發,這種內部有機成長的模式,未來與日商爭取龍頭寶座時,說不定會更紮實一點。
而且,若觀察國內半導體生態鏈,環球晶是很少數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的上游材料大廠,而且有很關鍵的特色,因為過去是採取併購手段取得全球前三名的位置,所以工廠與產能都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台灣僅占不到兩成,韓國、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地,都分別有16 %到5%不等的比重,這與台積電95%以上產能都在台灣的情況非常不同。
環球晶產能分散至世界各地,對於目前世界各國都想建立自主產能的趨勢下,其實是最具有優勢的,因為對客戶來說,環球晶是最不具地緣政治威脅的供應商,環球晶併購美、日、韓及歐等地企業,目的就是為了就地供應客戶需求,廠房設備不會輕易搬走,這是環球晶在全世界爭取訂單的利器,也是未來面對愈來愈嚴重的地緣政治壓力,一個最有力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