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學生主導投資的創投基金,專門投資畢業五年內的新創團隊,成立至今六年,年化報酬率高達28%。如果忽視這股年輕勢力,你可能將會錯過世代交替所帶來的商機。
「元宇宙和遠端工作是不可逆的趨勢,這不是技術帶動的演進,而是技術配合新世代的互動方式所帶動的發展與機會。」坐在共享空間的會議室裡,Rookie Fund的兩位創辦人張劭謙及遠在舊金山透過網路連線的馬睿,與我們分享六年來經營校園創投基金的心得與觀察。
六年前,馬睿與張劭謙看見海外校園創投的崛起,曾任職於500 Startups的兩人決定仿照美國的作法,以台灣為據點創辦Rookie Fund,一方面培訓學生投資人;另一方面,透過基金投資找出市場趨勢。
Rookie Fund共同創辦人 馬睿。
挑戰從零開始,碰壁是創投的日常
Rookie Fund每年從各大專院校錄取五到七名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組成多元文化背景、性別比例均等的團隊,以實戰模式培訓學生成為投資人。然而,中西教育方式與思考模式的不同,卻讓Rookie Fund遇到不少挑戰。「很多台灣學生會希望能有教科書教他們怎麼做。」張劭謙指出,「西方的文化是提供學生一定的基礎之後,就由每個人自己去嘗試,即使開拓的方向與他人不同,但不代表那就是錯的。」
其次,學生身分也讓團隊因為經常碰壁而感到灰心不已,但這就是真正從零開始的創投日常。「當我們給他這東西,讓他感到很錯愕的時候,我會越來越覺得我們做的是對的。」張劭謙認為,藉由這個過程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克服,將這些小小的種子種進他們的腦袋裡,從中建立正面的思維與態度,將來不管是否從事創投工作,在職場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成長。
六年來,Rookie Fund總共投資了七支大中華區團隊,從在校生到畢業五年之內的新創團隊都有,而創業項目大多與科技相關。其中,在台灣投資的五支團隊,至今仍活躍於新創圈。學生投資人雖然「年輕」、「資歷不足」,卻用他們獨到的投資眼光,繳出了年化報酬率28%的亮眼成績單,最讓張劭謙欣慰的是,當學生在畢業兩、三年後,回過頭來告訴他終於明白他們當年的用意,這比什麼卓越績效都還要有意義。
Rookie Fund台灣區負責人唐龍(後)與第五屆Rookies合影。
重視社群和自我,未來商業模式必須更靈活
在台灣,政府雖然鼓勵學生創業,卻很少從專業的角度去解讀市場趨勢,張劭謙和馬睿也從這些年輕世代的投資方向中看見了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比方社群。這群被稱為「Z世代」的年輕人(1995-2009年出生),更習慣在網路上與人互動,比起常說的「見面三分情」,透過社群媒體讓他們更容易與人交心及帶來安全感,元宇宙與遠端工作的趨勢發展因此變得有跡可循。
個人意識抬頭也讓他們在做決定時更重視自身的價值與回饋,相較於安穩的工作,他們更在乎公司能否提供成長的空間與表現的機會。張劭謙指出,許多Z世代想要前往東南亞市場發展,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個新興市場,更因為那是他們可以自己開拓的新大陸,讓他們不必再受到來自上一個世代的限制。
如何得到Z世代的信任與歸屬感,幫助他們襯托個人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將逐漸崛起,也為供應鏈帶來許多潛在機會與挑戰。從過去大量生產過渡到少量多樣的個人化商品,張劭謙認為,未來商業模式將變得更加靈活,市場重新洗牌改變了傳統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界限,而這正是企業或新創公司的機會所在。除了必須搭上全球產業鏈轉型升級的風潮進行產業改革,公司的人才招募也將成為一個考題,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持續保有競爭力。
「我很感謝投資人與贊助商給Rookie Fund一個機會,讓我們針對新世代的議題提出一些真實的數據。」張劭謙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組織願意幫助年輕人與產業接軌,消除世代間的隔閡,進而創造更多產業轉型的機會與新商機,促進供應鏈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