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挑戰篇 起造新護國神山產業 台廠有三大難關要闖

挑戰篇   起造新護國神山產業  台廠有三大難關要闖
自家醫療大數據、軟體醫材解決方案和雲端平台三大產品線,都是長佳智能董事長陳明豐(右)看好的國際化擴張策略。

萬年生

科技

攝影/ 吳東岳

1308期

2022-01-12 13:40

全球智慧醫療產業成長大爆發,未來三年每年產值年增率都逾五成。
台廠要在近十三兆元商機中淘金,認證、找出商業模式和挺進國際的實力,缺一不可。

全球智慧醫療產業成長大爆發,未來三年每年產值年增率都逾五成。

 

台廠要在近十三兆元商機中淘金,認證、找出商業模式和挺進國際的實力,缺一不可。

 

全球瘋AI精準醫療!《市場觀察》(MarketWatch)等國際媒體預估,全球AI精準醫療市場正迎來爆發成長,未來三年產值年增率都將逾五成,二○二五年產值更將來到四五八八億美元(約十二.七兆元新台幣)。

 

健康趨勢和商機所在,讓國際相關新創紛獲資金追捧,「疫情也讓投資金額暴漲,去年上半年獲投金額一八六億美元,已超過前年全年整年數字。」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觀察,全球醫療新創持續透過併購、首次公開發行一家家躥起,台灣如中國醫藥大學衍生新創公司長佳智能,二一年九月每股三十七元掛牌興櫃,至今股價一二四元,表現很亮眼。

 

不僅如此,近年來至少有逾十家醫療新創獲投金額破億元,這些新創的主力產品多數都和人工智慧有關,股東也不乏科技大廠,顯示台灣同樣不落人後。「台灣發展智慧醫療勢在必行,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這股風起雲湧之勢,看在馬偕紀念醫院前副院長、台灣健康智能醫療科技發展學會理事長張文瀚眼中,正是同時擁有醫療水準和科技業複合優勢的台灣絕佳機會。

 

難關1:取得智慧醫材認證

走出醫院  正式商業化

 

只不過,台灣AI醫療的發展現況,真如外界描繪的如此樂觀嗎?智慧醫材知名新創雲象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不諱言,「做智慧醫療,跟從智慧醫療得到商業利益,中間有一個非常大的gap(落差)。」

 

先要取得智慧醫材認證,是第一個關鍵挑戰。

 

儘管食藥署為鼓勵產業發展放寬法規限制,只要符合軟體在院內使用(不走出該醫院)、沒經濟行為(不向病患收費)、自己負責三個條件下,可以研究計畫方式直接在院內驗證。

 

至於Moderna在疫情大流行前,是針對心血管、代謝、腎臟病、再生醫學、癌症開發mRNA疫苗靶點,成立十年累積虧損約十五億美元,但其COVID-19疫苗在疫情後九個月拿到美國第二個EUA。營收從二○二○年的八億美元,增長到二○二一年的一八四億美元,獲利從負七.四七億美元增長到一二二億美元。Moderna預計二○二二年營收可達二二○億美元。近期Moderna產品線的次世代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都進入二、三期臨床試驗,且藥物管線也已有癌症、腫瘤免疫、罕見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開發mRNA疫苗。未來二○二五年發展計畫,則欲開發十五種死亡率高的流行疾病。

 

由此觀之,三家受惠新冠疫情最深的公司未來都將目光放向其他傳染病或癌症,以降低當前過於依賴COVID-19的風險。

 

本文由工作夥伴黃健寧(一九九二年~,台大藥學系)、葉政毅(一九八九年~,台科大電子通訊研究所)、陳咨瑋(一九八八年~,台灣師大運動科學系)、簡立丞(一九九四年~,英國伯恩茅斯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共同撰述,與讀者共勉。

 

二○二一年非主要依賴COVID-19營收增長大於一○%的製藥巨擘,包括:AstraZeneca(YoY:四○.六%)、AbbVie(二二.七%),Merck(十七.三%),Eli Lilly(十五.四%),Johnson & Johnson(十三.六%)。

 

非依賴COVID-19排名第一的AstraZeneca二○二一年營收為三七四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併購Alexion的罕見疾病藥物,貢獻約三十一億美元。而腫瘤產品組合貢獻一一六億美元,增長為二六%,尤其重磅產品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Tagrisso,突破五十億美元銷售,二○二三年預估營收為五十八億美元。另外抗體偶連藥物(ADC)的Enhertu二○一九年才獲批准,去年HER2+乳癌的二線療法擊敗Roche的Kadcyla,目前也正進行一線藥物的頭對頭對比臨床試驗。未來AstraZeneca癌症產品組合值得期待。

 

AbbVie去年營收為五六二億美元,主要受惠於過去曾連續十年蟬聯世界營收第一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Humira,營收達兩百億美元。然而該藥即將在二○二三年面臨專利到期,因此現階段致力為Humira的繼任藥物Rinvoq、Skyrizi建立市場。

 

其他公司如Merck透過全球銷售排行第四的免疫腫瘤藥Keytruda(YoY:二一%,營收占三五%)的適應症擴展來推進增長;Eli Lilly增長主要來自其糖尿病藥物Trulicity(YoY:二八%,營收占二三%)和Jardiance(YoY:二九%,營收占五%)、免疫製劑Taltz(YoY:二三%,營收占八%)、乳癌用藥Verzenio(YoY:四八%,營收占五%);Johnson & Johnson則以多發性骨髓瘤藥Darzalex(YoY:四四%,營收占十二%)、免疫調節劑Stelara(YoY:十九%,營收占十八%)來實現增長。綜觀以上,非屬COVID-19增長型公司的重點藥物大多屬於癌症用藥、自體免疫藥與糖尿病藥。

 

展望未來,隨著疫情平穩,疫苗驅動公司的增長將趨緩,mRNA的技術將從告一段落的COVID-19研發轉回疫情前的癌症療法開發;而非疫苗驅動型的公司則將更大依賴疫情前重磅藥物的銷售,尤其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藥物等開發,將重新回到全球大型製藥巨頭的主戰場,值得專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投資的投資者,追蹤注意!

 

特再嚴正聲明:投資詐騙LINE不斷在市場出現,敬告投資者,請勿受騙!

延伸閱讀
後疫情時代AI應用展新局!從個人醫療到旅遊服務 杜奕瑾:數位轉型要以人為本
後疫情時代AI應用展新局!從個人醫療到旅遊服務 杜奕瑾:數位轉型要以人為本

2021-12-13

兩家醫材隱形冠軍即將掛牌上櫃 神祕創投大股東透露賺18倍的投資心法
兩家醫材隱形冠軍即將掛牌上櫃 神祕創投大股東透露賺18倍的投資心法

2020-12-30

醫療水準、健保制度享譽國際背後的濫觴 要合理調漲健保費  還是接受每下愈況的醫療品質?
醫療水準、健保制度享譽國際背後的濫觴 要合理調漲健保費 還是接受每下愈況的醫療品質?

2020-09-21

靳嚴博不走制式醫師路  推動2家醫療新創  闖進哈佛最高殿堂
靳嚴博不走制式醫師路 推動2家醫療新創 闖進哈佛最高殿堂

2020-04-15

月月繳保費 勞健保靠得住? — 基礎保險給付+醫療險  才能打造完整醫療保障
月月繳保費 勞健保靠得住? — 基礎保險給付+醫療險 才能打造完整醫療保障

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