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產業之所以眾所矚目,在於台灣資通訊與醫療產業都是傲視全球的領域,「強強聯手」自然引人期待。台灣電子業巨頭競相跳入參戰,他們經過三年以上摸索期後,各自發展出不同策略,誰是現階段的領跑者?
二○一八年,由美國新創IDx開發的眼科AI軟體「IDx-DR」,拿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第一張、也是全球首張的AI醫療軟體證書,開啟AI醫療「被認證」的濫觴;然而,在二○年,台灣也發出第一張眼科智慧醫材的許可證,而取得這張證書的公司,就是隸屬宏碁集團的「宏碁智醫」。
目前宏碁智醫這套視網膜分析AI,還與多家眼底鏡的硬體業者結盟,以軟硬整合之姿向醫院推廣。(攝影/吳東岳)
宏碁 醫療取證最豐碩
眼科AI軟體揮軍東南亞 獲三國認證
目前,宏碁這套眼科AI軟體「VeriSee DR」與另一套遠距醫療軟體,已拿到兩張台灣食藥署(TFDA)認證;不僅如此,VeriSee DR更跨海取得泰國、印尼、菲律賓三國的FDA證書,堪稱台灣電子業在AI醫療「取證」最豐碩的公司。
以桌機、筆電等硬體起家的宏碁,為什麼會養出一家以AI演算法為競爭核心的軟體公司?這其實與宏碁在二十一年前的「分家」,大有關係。
○一年,宏碁啟動組織再造,分割品牌與代工業務,前者由宏碁操盤,後者則由該年成立的緯創承接。當時,儘管宏碁大多數的研發人員都被劃分給緯創,但仍有一百多名的技術開發人才,是被送進宏碁設於龍潭的「產品價值創新中心」,保留宏碁最後一絲研發香火。
這個後來搬到汐止總部的中心,旗下負責軟體開發的「前瞻技術總處」,就是宏碁智醫的前身。一六年,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世界棋王,確立AI元年的到來,該團隊也一頭栽進AI,陸續嘗試過自駕車、機器人、智慧建築、智慧醫療等技術;一八年,美國發出第一張AI醫材證照,他們嗅到商業化的可能,宏碁智醫也就此成立。
不過,當年的宏碁智醫,其實已經與台大團隊攜手超過兩年,開發一套聚焦視網膜病變的AI辨識軟體。該公司總經理許銀雄回憶,雖然雙方在科技、醫療的專業都是一方之霸,但在「大家都沒做過」的情況下,依舊花了快四年,才完成開發並取得認證。
時間之所以久,與雙方都有關係。在醫院端,由於當年台大讓眼科醫師在看診以外的時間「支援」這項計畫,因此,宏碁智醫的工程師必須等醫師看診空檔,將眼底鏡下的視網膜影像「標示」出究竟是零級、一級、二級還是四級病變,才能把資料輸入AI模型,「所以我們常常拜託醫師多挪一點時間看資料!」許銀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