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真的無計可施?難度真的「高不可攀」嗎?
政府即將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不久的將來台灣將課徵碳費,《今周刊》團隊歷時1個月走訪全台,我們將用3個現場、3家黑手企業,告訴你這一切並非不可能。
南寶樹脂
盤點碳足跡的一百天快打計畫
12月,北風吹拂,剛過了胡麻盛產季的台南西港,農地休養生息。然而,在當地建廠近一甲子、以生產白膠聞名的南寶樹脂,上上下下正忙成一團。
這天,該公司的生產、環安、資訊人員,齊聚南寶第一廠管理室,大夥視線聚焦在同一個電腦螢幕,不斷與他們請來的顧問交頭接耳、交換意見。
現場氛圍略顯緊繃,來自與時間賽跑的壓力。再過兩周,一套能計算廠區碳足跡、花費80萬元的軟體,就要安裝在南寶旗下11座廠。接著,最慢2022年3月底,他們就要盤點完這些工廠的碳足跡,然後逐一申請國際認證。
這個近一百天的大作戰,源自一個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承諾:2021年6月,資本額僅12億元的南寶,竟率台灣化工業之先,第一個承諾要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比規模大它8百倍的台塑集團、5百倍的遠東集團,都還來得快。
身處高碳排的化工業,南寶為何在客戶還未要求前,就作出多數同業還在觀望的承諾?這家3年前才上市的企業,到底在想什麼?
早在碳議題還沒那麼熱的2018年,南寶就導入這套即時的雲端能源管理系統,為現在打下基礎。
這套溶劑回收設備,為南寶一年減近萬噸的碳排量。
複製24年前淘汰賽經驗
早就成立製鞋台灣隊
「客戶那邊,遲早會要求的。」南寶執行長許明現緩緩說出身為Nike供應鏈一員的他們,願意「超前部署」的第一個理由。
你可能會很訝異,雖然台灣人對南寶的印象,是兒時美勞課人手一罐的白膠,其實,該公司4成營收來自黏合運動鞋底、鞋身的「鞋膠」,該產品不僅市占居全球之冠,更是運動鞋霸主Nike的第一大供應商。
南寶明白,儘管之於客戶,自己是中間還隔了製鞋廠的第2階供應商,尚未被強制要求減碳,但許明現說:「這只是時間早晚,我們不可能置身事外。」何況,還有第二個理由──那是24年前,一場殘酷的供應鏈重整。
1997年,Nike在幾乎無預警的情況下,宣布自家鞋膠材質將從有環境疑慮的油性膠,換成無毒性的水性膠,霎時,數量達十多家、遍及各國的鞋膠供應商,因為拿不出水性膠,大舉退出供應鏈,來自台灣的南寶卻在這波震盪中挺住,沒被淘汰。
原因,就在一九九○年,南寶接觸到低刺激性、高環保性的水性樹脂後,有感於「這個時代一定會來臨」,於是投入開發,「那時我們是(台灣)第一個投入的廠商,還向國外業者請教技術。」南寶董事長吳政賢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