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張淑芬問黃崇仁 「你3000億公司做這麼大,怎麼開始的?」 原來要從34年前老爸給3000萬本錢說起

張淑芬問黃崇仁 「你3000億公司做這麼大,怎麼開始的?」 原來要從34年前老爸給3000萬本錢說起

劉煥彥

科技

吳東岳 攝影

2021-11-08 18:01

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透露,從34年前創立力捷電腦至今,從當初父親給的3000萬元創業本錢,到力晶負債1200億元且股票下櫃的低潮,到如今力積電準備從興櫃轉上市,更在苗栗銅鑼投資近3000億台幣設新晶圓廠,這段人生只能用九死一生形容。

他也提到,當初重要日本技術夥伴爾必達(Elpida)破產,是他出面促成好朋友,也是當時記憶體大廠美光的執行長Mark Durcan,取得美光董事會同意買下爾必達,才奠定了如今美光身為全球記憶體前三大巨頭的地位。

力積電預計12月上旬,股票從興櫃轉上市,成為台股最新一家股票上市的晶圓代工廠。

 

黃崇仁:「至少對股東有交代,力晶股票沒變壁紙」

 

黃崇仁今(8)日在力積電的上市前媒體說明會,分享了好幾個過去的小故事。他提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夫人張淑芬今年有次問他,「黃崇仁,你3000億的公司做這麼大,以前是怎麼開始的?」

 

原來是1987年黃崇仁棄教職從商,參與創立力捷電腦時,從父親獲得3000萬台幣本錢,「後來我再也沒向父親拿過一毛錢」。

 

回想起這34年有如雲霄飛車般的事業低潮及重返榮耀,他自認是九死一生,「無法形容這次重新上市,對員工不離不棄,以及投資人的感謝。從來沒有想到,可以把1200億元債務都解決,至少對股東還有交代,力晶的股票沒有變壁紙」。

 

力積電正在施工的苗栗銅鑼新廠,總投資額2780億元台幣,將採用50奈米以下的成熟製程,總產能是每月10萬片,預計2023年底起陸續投產,估計可以創造3000個工作機會,滿載情況下年產值超過600億元台幣,可望成為全世界半導體成熟製程的最新、最大生產基地。

 

 

「如果爾必達倒掉,我不就掛了?」

 

黃崇仁也提到,當初力晶的記憶體技術是來自日本大廠爾必達,沒想到爾必達後來撐不下去而宣告破產。「如果爾必達倒掉,我不就掛了?那怎麼辦?」

 

黃崇仁左思右想,決定找上時任美光執行長Mark Durcan,請他出面買下爾必達,當時美光的市場地位還不比現在這麼大,對買下爾必達也有疑慮。

 

黃崇仁決定幫他向美光董事會建言,「如果成功我們就是英雄,失敗了就是狗熊」。2013年7月,美光完成爾必達的併購案,其中包括原本爾必達台中廠也變成美光台中廠。
 

「證交所問我,你們上市後會不會下市」

 

對於這次力積電得以從興櫃轉上市,黃崇仁也分享了與台灣證交所上市審查委員會的互動過程。

 

「證交所問我,你們上市後會不會下市?我回答,第一,我們有賺錢;第二,從來沒有(晶圓)代工公司倒掉的。像原本以為格羅方德(全球市佔率第四大廠商,虧損多年)會倒,沒想到它們還成功上市。」

 

 

不僅如此,他轉述證交所的說法提到,力積電創下了多項上市公司的第一名紀錄,首先是上市時股本最大的紀錄,目前力積電實收資本額為340億元

 

第二是股東人數最多,才要IPO就有30萬以上的股東。

 

對此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說明,之前力晶辦理減資時,並非退還現金給股東,而是給力積電股票,因此絕大多數力晶股東也成為力積電股東。

 

 

延伸閱讀:「蘋果派法務長來盯場,很緊張,叫我們不要死」 黃崇仁回憶十多年前驚滔駭浪 這兩大恩人助他轉危為安

延伸閱讀

「汽車業以前看不起半導體,為何現在大喊晶片缺貨?」 黃崇仁:拜登開100次會也沒用 全世界仍需要台灣!
「汽車業以前看不起半導體,為何現在大喊晶片缺貨?」 黃崇仁:拜登開100次會也沒用 全世界仍需要台灣!

2021-10-26

「郭台銘跟我講過,手機沒那麼好做!」黃崇仁:半導體缺料嚴重 再加上電動車需求「已無法想像」
「郭台銘跟我講過,手機沒那麼好做!」黃崇仁:半導體缺料嚴重 再加上電動車需求「已無法想像」

2021-10-01

黃崇仁「王者歸來」再進一步! 力積電興櫃轉上市案今過關 拚年底IPO
黃崇仁「王者歸來」再進一步! 力積電興櫃轉上市案今過關 拚年底IPO

2021-09-16

台塑四寶跌破40元啟示!你還相信買0050不如買台積電?施昇輝:我買這2支ETF「風險最低的投資」
台塑四寶跌破40元啟示!你還相信買0050不如買台積電?施昇輝:我買這2支ETF「風險最低的投資」

2024-12-17

0050、006208...市值型ETF獲利5成,明年還能衝?川普當家、關稅戰影響有多大?專家「避險3招」:攻守兩頭賺
0050、006208...市值型ETF獲利5成,明年還能衝?川普當家、關稅戰影響有多大?專家「避險3招」:攻守兩頭賺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