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仍舊緊張、病毒變異株不斷新增的狀況下,默克研發的新冠治療藥物傳出好消息,從目前公告的數據觀察,默克的研發成果將如何改變全球疫情發展? 對於國內生技產業,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十一月三十日,可望成為全球疫情反轉的關鍵時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宣布,將在這天開會討論首款新冠口服藥的EUA(緊急使用授權)申請,也就是由Merck(默克)與瑞奇貝克(Ridgeback)合作開發的Molnupiravir,該會議也將於YouTube上直播,讓全世界都能即時關注針對該藥物的討論進展,力拚年底前通過該藥的EUA資格。
年底前拚通過EUA資格
Molnupiravir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七七五位輕中症患者中,服藥後第二十九天,受試組住院或死亡的比率為七.三%,遠低於安慰劑組的十四.一%。在服用藥物的第二十九天,安慰劑組有八人死亡,相較之下受試組達到零死亡的表現,並顯示對Delta等變異株病毒有效。試驗數據亮眼,讓全球都高度關注該藥的進展。
「Molnupiravir其實是結果太好,所以(FDA)要提前結束。」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說明,這次默克的藥物能引起這麼巨大的關注,就是因為獲得FDA認可,能提前進入EUA申請,「美國新藥的審查系統裡面,對緊急、重要、於病人有非常大效益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同意在條件還沒達到前,就提前結束(試驗)。」
而默克新藥的關鍵數據,吳忠勳指出在於「重症、死亡減少一半」這項指標,「這是很大的進步。」他進一步說明,即使是目前疫苗已逐漸普及的情況下,仍會有再次感染的狀況出現,「打疫苗可以防止重症,但沒有辦法防止再感染。」因此全球對治療用藥的出現,仍是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