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作者蔡鴻青發表了一篇,題為台股「一個人的武林」專文,引發外界共鳴。
台股去年一口氣漲到15000,最大動能來自台積電的一枝獨秀。大家都很擔心台股只靠台積電一隻腳,萬一台積電有什麼三長兩短,怎麼辦?
今年指數在高檔震盪,台積電漲到元月21日的679元即功成身退,持續盤整到現在,但台股在震盪中,仍然穩健向前行,這是因為台灣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大躍升。今年上半年浄利2兆元,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的總和。
去年台積電浄利5178億元,獲利能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只有台積電及鴻海,今年可以賺超過千億元以上的公司,可能多了好幾家。
這當中,金控的富邦及國泰,前七月淨利都超過1000億,富邦是1061.8億元,國泰是1173.26億元。再來是聯發科,上半年淨利530.83億元,今年目標可能是1050億元。還有傳產股今年大爆發中鋼稅前900億,稅後純益約600億元,三家貨櫃航運公司,上半年已大賺1708.8億元,全年可能超過4000億元,還有台塑四寶上半年淨利1291.27億元,今年全年會超過2500億元⋯⋯
除了台積電,鴻海外,今年會賺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愈來愈多,這也代表台灣資本市場的底藴愈來愈深厚。
台積電今年淨利可能逼近6000億元,把貨櫃三雄加上台塑四寶的淨利加起來,已經超過台積電,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武林!還有,很多人喜歡批評台灣只靠電子業唱獨腳戲,如果看外銷接單,大家會發現基本金屬橡膠,塑膠製品,機械出口成長率,其實已經超過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這是台灣產業的質變與量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