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市值前十大的企業中,已有兩家生技公司;反觀台灣戮力發展的生技業一波生三折,十年來仍未有護國神山般的企業出現,是台灣生技路線有待調整嗎?
新冠疫苗的代工讓全世界看到韓國發展生技產業的氣魄。三星集團旗下的三星生物製劑為了拿下莫德納代工訂單,正在用最快速度蓋出全世界最大的生物藥品製造工廠。
去年十一月,三星生物製劑投資十四.七億美元(約四一○億元新台幣)的第四座工廠開工,以便啟動明年底開始的莫德納疫苗的原液生產代工單。單單這座工廠年產能就能達到二十五.六萬公升(編按:台灣目前最大蛋白質藥物工廠為聯合生物製藥,最高產能二.四萬公升)。完成後,三星生物製劑總產能將達六十二萬升,占全球CDMO(委託研發及生產代工)產能三分之一,龍頭地位更加鞏固。
韓企內建財閥基因攻代工
台企規模偏小 定調新藥研發
三星生物製劑在二○一一年成立,十年時間就發展成韓國市值第六大企業。它在一六年十一月上市,是韓國史上第二大IPO(首次公開募股)案,募資近二十億美元,「他們一開始就是用大財團的方式做,用大資本、大工廠規模去吸引國際大藥廠合作,這跟台灣生技業發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模式很不相同。」台經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說。
三星生物製劑成立時即投入三億美元建立產能三萬公升的工廠,以電子業代工經驗跨入生技,用規模經濟、SOP控制品質、良率和成本,不難看出它想成為龍頭的決心。它發展的速度很快,一三年就與當時世界排名第三的瑞士生技製藥大廠羅氏、第十五名美國大廠必治妥簽下開發營養產品或製藥等訂單,成為三星生物製劑的業務基礎。
事實上,三星生物製劑在一八年本業才開始轉虧為盈,而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更讓它業務暴增,二○年營收成長六成,達一.一六兆韓元(約二八○億元新台幣)、獲利增加十八%。公司誇下海口,希望二一年營收突破兩兆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