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實收資本額不到七千萬元的新創公司,卻能奪得台灣充電樁高市占,祕密就藏在公司創辦人帶領的團隊中。
因應未來電動車的剛性需求,之於電動車有如加油站般重要的充電樁,已在全台灣加速部署當中,但不論是中油加油站,或是在台灣奔馳的電動車品牌如歐系Volvo、日系Nissan,其所建置的充電樁,背後都有個共同的成員——起而行綠能。
成立僅四年,新創公司起而行綠能就囊括了國內外知名品牌車廠、營運商以及場域業者等三大類業者客戶,在台灣奪下機車充電樁六成市占、電動車充電樁三成市占的好成績,其中公共用充電樁,全台安裝數超過千座,與台達電、華城電機、飛宏等老大哥相比,後進的起而行表現可說是毫不遜色。
ODM模式如伴讀書僮
與合作車廠相互學習成長
不過,對起而行創辦人、董事長簡金品來說,會踏進這一行全是無心插柳。他回憶,「一開始會接觸到這塊,主要還是幫工業局設計產業充電標準。」畢業自北科大能源研究所的簡金品,二十多年前進入工研院擔任研究員時,就投入電動車三電系統(電機、電控、電池)研發,更從三電系統一路做進充電樁,並參與國家充電標準規格設立,他語帶自信地說:「我們是全台灣做充電系統最久的團隊,在工研院做了十五年之久。」
簡金品在工研院十多年間,研發出不少獨門技術,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非均流充電」技術,可大幅縮短電動車、電動機車的充電時間,同時保護場域用電量過載時的安全,吸引許多廠商技轉。
但電動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技轉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簡金品坦言,「他們會覺得不需要技術,需要的是產品。」二○一七年,自覺有能力供應產品的簡金品,決定出來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