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編按:
聯電股價持續不斷創新高,海通國際證券電子研究主管蒲得宇給予未來12個月百元目標價,帶動聯電早上股價一度飆漲逾9%,最高漲至69.8元。
受惠於不斷漲價,聯電毛利率從去年初不到20%,節節上升到今年第2季已經達31.25%。從8月25日起至昨天,外資已經連續買超7天,總計買超24萬張。
《今周刊》今年6月曾率先業界請半導體界及專家解讀聯電的不敗秘密,以下是《今周刊》1279期的報導:
「最近的市場動態,讓我們和客戶有機會再強化以投資回報率為導向的資本支出策略。」今年四月,聯電宣布南科12A晶圓廠P6廠區的新擴產計畫,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公開強調,這是「創新的雙贏模式,P6廠區計畫正是我們與客戶通力合作的成果。」
洪嘉聰說的,是聯電投資千億元,與客戶以新的合作模式進行產能擴充計畫,也被業界稱許為確保財務安全,又能保證營收、獲利的超級A計畫。
「聯電的P6廠區就是包產能,客戶可包下幾千片聯電承諾擴充的月產能。」凱基投顧資深副總經理陳佳儀指出,這個產能保證長期合約的模式,是近年晶片產能供不應求下,所導致的現象。
成熟製程大缺貨
聯電與客戶的新擴產模式將成範本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說明,儘管全球各晶圓廠都已展開擴充產能計畫,預計二○二三年會陸續進入量產,「但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同樣增加很快。」不論是導入5G的智慧型手機、車用電子化的趨勢,甚至是愈來愈多物聯網裝置驅動的MCU(微控制器)需求,都不斷推升半導體需求的增長。
此外,晶片產品本身的升級,也加速產能吃緊的狀況。矽創電子資深處長周德雲說明,以顯示驅動晶片來看,整合觸控功能或是往更高解析度走,都會導致晶片面積增加,「可能原本一片Wafer(晶圓)可以切一千個晶片,但當升級到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就只能切五百個。」
擁有豐富半導體業界經驗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則形容,這一波是成熟製程所生產的低價晶片大缺貨,許多產品是「一、兩百美元(先進製程生產)的晶片,等著五毛錢晶片配好去生產。」他的說法,也凸顯成熟製程這一波吃香的程度。由於過去成熟製程的產能鮮少擴產,此時整個市場的需求大爆發,晶圓廠原本的產能規畫卻無法同步跟上市場需求,於焉出現客戶大搶貨的「盛況」。
「過去從來沒有缺貨這麼嚴重,所以才會有產能保證長期合約。」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分析,在這一波晶圓代工缺貨潮之前,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少有達到一○○%的狀況,「聯電有些製程只有七○%,台積電的二八奈米製程也曾跌到五○%。」豈料,此刻全球市場急需產能來消化需求,讓各家晶圓廠紛紛啟動擴產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