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創新界愛迪生獎揭曉──臺灣連中三元

創新界愛迪生獎揭曉──臺灣連中三元

唐祖湘、梁雯晶

科技

工業技術與資訊

2021-05-18

創新界奧斯卡「愛迪生獎」揭曉,法人科專連中三元:AI立體式智慧倉儲,高效搬有運無;微生物變身紡品染料,製程減碳無毒;精微熱處理設備,治精微如烹小鮮;看得獎技術如何展現創新能量,驅動產業邁向高值,競爭力再升級!

智慧科技驅動聰明物流
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

 

AI人工智慧

工研院與新竹物流、漢錸科技共同開發「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運用AI人工智慧作訂單需求預測與倉儲決策,勇奪本屆愛迪生獎金牌。

 

上班前,在手機螢幕滑一滑、按一按;下班後,網購商品宅配到家,已是現代人的日常,如此驚人的效率,光靠人力很難辦得到。工研院開發「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運用AI人工智慧作訂單需求預測與倉儲決策,從下單、揀貨、包裝到出貨,最快只要10分鐘,勇奪本屆愛迪生獎金牌。

 

夜深人靜,已經拉下鐵門的大型倉庫裡隱約傳出聲響,黑漆漆的倉庫裡沒有人,只有數10台高速穿梭車,像是有人指揮般的,在數千坪空間內來來回回,依照指令找到相應貨架,隨著機械升降平台上下移動,箱子在輸送帶進進出,搬移到指定地點。這不是靈異現象,而是全臺首座AI人工智慧決策的物流中心,導入AI後,大幅提升揀出貨速度的實際場景。

 

電商物流面臨少量多樣挑戰

 

工研院投入物流資訊化的研發超過20年,10年前開始切入智慧化與自動化領域。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總監陳慧娟表示,「線上通路興起,物流業者面臨挑戰不僅是價格、訂單背後的物流速度,還有空間與人力的成本與效率。」電商訂單特色為少量多樣,如何在有限空間儲放上百萬件大小、重量不一的商品,且要兼顧倉庫成本;少子化衍生缺工問題,也讓勞力密集的物流業招募難上加難,「種種都是考驗,」陳慧娟說。

 

平日,千百張訂單尚能雇用臨時人力趕工,一旦遇上雙11等購物節的促銷,數10萬、甚至上百萬件海量訂單同時湧入,物流倉庫就像兵荒馬亂的戰場,光憑人力處理,不僅效率差且出錯率高;也有物流業者導入國外自動化設備,但維修速度不夠敏捷,要是在這種旺日停擺,可說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為改善廠商痛點,由工研院整合系統,規劃串接AI軟體技術,新竹物流負責倉庫營運控管,漢錸科技建置自動化設備,這套MIT的「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問世,2019年為Yahoo!奇摩購物中心打造的全臺首座AI立體化物流中心正式啟用。

 

穿梭車

系統會分析訂單商品類型與數量,自動規劃最佳揀貨路徑,驅動穿梭車與垂直升降機跨樓層輸送,將儲放商品的物流箱帶往揀貨區。(Yahoo!奇摩提供)

 

AI加持 入庫到出貨一氣呵成

 

負責該物流中心營運的新竹物流總經理李正義表示,導入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後,倉儲運作流程從進貨、丈量、儲位、揀貨,到包裝、配送、出貨,人力需求大幅減少。他說明,貨品一進入倉庫,即啟動自動材積丈量,系統會自動測量商品大小,並安排合適的儲放空間,存放位置會進入系統,省去人工丈量、安排儲位的誤差。

 

李正義說明,過去儲放商品雖也有電腦輔助,但往往還是要靠人員經驗,且無法即時、動態反映訂單趨勢,「平日接單還可應付,旺季時5倍、10倍的單量,很難單靠人力提升效率,」如今透過AI演算法及大數據分析,系統會自動判斷商品熱銷程度或相關性,快速反映至適當儲位,常見的商品組合(如牙膏與牙刷)也會放在相近地點,可大幅縮減倉儲移動距離與揀貨等待時間。

 

消費者下單後,系統會分析商品類型與數量,自動規劃最佳揀貨路徑,驅動穿梭車與垂直升降機跨樓層輸送,將儲放商品的物流箱帶往揀貨區,電子輔助揀貨系統(CAPS)再以光束與數字,導引揀貨人員一一挑出訂單的商品放入揀貨籃,「揀貨人員無須太多訓練就能上手。」

 

最後,揀貨籃運抵包裝區進行封箱、貼標籤、影像紀錄,自動配送系統會根據配送商、時段、尺寸、區域進行分流,將貨品送至消費者手中,一氣呵成完成最後一哩的服務。

 

以物就人 出貨效率大幅提升

 

陳慧娟點出此系統三大特色:一是出貨快,在所有流程中,僅「包裝」到「出貨」階段要用到人力,而且高達80%是「以物就人」,也就是把物流箱傳送到工作人員面前,再由人進行包裝,跟過去到貨架揀貨的方式相較減少3成人力,商品出庫時間減少60%,訂單高峰期,產能甚至是原來的10倍。

 

二是密度高,該系統部署立體式空間,貨架最高可達14層,搭配穿梭式自動倉儲(Shuttle Rack)與上萬個物流箱,儲位達3~4萬個,儲量規模與密度高居全臺物流業之冠。

 

三是決策準,透過AI數據運算,結合季節、天氣、節慶、區域等因素,可先行調度熱門商品入庫,提前掌握商機;下單後依訂單關聯性建立模型,最佳化揀理貨批次與順序,讓同張訂單零時差匯集出貨,精準完成作業。

 

就連經驗老到的新竹物流,也對這套系統超出預期的表現感到驚喜。李正義表示,原以為AI倉儲最佳化僅限於進貨時,後來發現,網購產品常因促銷或其他外在因素,突然變得熱賣,此時AI動態調整儲位功能大大派上用場,特別是深夜時分,員工下班後,照樣可依出貨頻率優化儲放位置,隔天一早,整個倉庫最佳儲位己就定位,訂單一來就可以揀貨,「若是照以往靠人力搬運,只怕還沒完成,熱銷期已經過了!」

 

最後一哩 導入機械手臂應用

 

團隊也在導入過程中不斷修正不足,像是發現電力不穩造成訊號誤差,影響穿梭車的反應,因此導入室內5G解決通訊瓶頸;因整條輸送帶長達2公里,自動化控制需更精準,因而發展穿梭車動態追蹤定位技術,即時驅動其在正確位置等,讓運作更順暢。

 

陳慧娟透露,這套系統以模組化設計,其中自動化分揀與AI儲揀決策模組也已導入國內某便利商店業者,也有臺商計畫將其引進位於東南亞的倉庫。未來還打算將機械手臂,融入出貨配送作業,在最後一哩進行自動化堆疊,持續優化技術效率與品質,落實到更多產業應用,打造臺灣智慧物流產業的國際優勢。

 

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

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從進貨入庫、揀貨、包裝、配送到出貨,都有AI的細緻打理。客戶下單到出貨,最快10分鐘就可完成。

 

打造永續時尚

微生物染料開發與纖維應用

 

工研院

工研院「微生物染料開發與纖維應用」,勇奪愛迪生獎銀獎榮譽,將為紡織產業鏈帶來跨時代的突破,打造新藍海商機。圖為工研院材化所組長唐靜雯(坐者中)與研發團隊配戴由微生物染料染製的紡織品。

 

追求時尚也要永續環保!工研院創新研發「微生物染料開發與纖維應用」,勇奪2021年愛迪生獎銀獎榮譽。這項具備環保、無毒、環境相容性高等特色的微生物染料生產技術,將為紡織產業鏈帶來跨時代的突破,打造新藍海商機。

 

細菌可以生產染料?絲巾、運動服裝、胸花、手提布包……這些看似與一般紡織品色彩無異的產品,正是透過工研院「微生物染料-MatabColor」,以改質大腸桿菌,將其代謝物製成染料後,應用於染色織品。

 

從食用色素走向紡織品染料

 

萃取天然動植物、礦石等有機及無機物,是人類自古以來習以為常的染料產生產技術;「大菁靛染、胭脂蟲紅染都是常見的動植物染料,俗稱細菌的『微生物』其實也是可生產染料的重要角色,而且人類很早就將其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經理張珮菁舉例,客家人擅長以紅麴醃漬肉類使其醱酵,除藉此延長食物保存期限、增加風味之外,紅麴也為食物添加艷麗赭色、增加美觀,其實紅麴是由紅麴黴菌發酵而成,是相當古老的天然食用色素。

 

「雖然微生物具有生產染料潛力,但所生產之染料染色效率差,過去多應用於食品產業,直到20世紀末,因為化學染料所產生的環保問題,才開始有人研究如何將其運用於紡織品上。」在生產化學染料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各種成分複雜、濃度高的芳烴化合物作為「中間體」,並產生大量工業廢水,對環境造成汙染。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歐美國家紛紛以法規限制,具高汙染性的化學染料合成產業在已開發國家中,包括臺灣,近乎絕跡。

 

為了永續環境,傳統取自天然的生質染料重新為人所重視,而常見的動植物染料雖對於環境破壞程度小,卻有著生產耗時、品質不穩定及難以工業化的缺點。隨著現代生物科技日漸成熟,利用基因工程改質微生物代謝路徑,並以醱酵工程技術大量生產符合商業需求的染料,成為解決產業問題的契機。

 

察覺市場對於生質染料的需求,工研院整合生物化工、紡織工程技術的團隊投入研發能量,並選定具有大量研究基礎、生長速度快的大腸桿菌作為主要菌株,研發出具產業革命性的「微生物染料-MatabColor」生產技術。

 

原色染料

經過5年的努力,團隊成功賦予大腸桿菌菌株顯色能力,產出多種原色染料。

 

瞄準產業需求 開啟跨域研發

 

但研發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對率領研發團隊的工研院材化所組長唐靜雯來說,會投入這項跨域研發還是誤打誤撞的巧合。5年前所內組織重整,將專攻生物化工、紡織工程技術的兩個團隊整併成一組。「紡織工程的同仁本在研發植物染料助劑,生物化工的同仁則以開發生物合成化學品為主,兩組擅長的領域、方向截然不同,」為了替不同技術背景的團隊找到共同研發方向,讓身為組長的唐靜雯傷透腦筋。

 

在工研院任職30多年的唐靜雯,擅長紡織工程技術,加上勤跑紡織產業基層,相當熟稔產業狀態及市場需求。她敏銳地察覺,隨著快時尚潮流及環保意識興起,產業對於生質染料的需求逐年增加,而微生物染料將是既能符合環保規範,又能供應市場需求的關鍵創新技術。

 

工研院材化所副組長張昌榮指出,微生物染料為橫跨生物化工、紡織工程兩門完全不同專業的技術,不僅跨領域串接技術的難度大,且微生物染料屬於創新領域,研究成果並不多,有許多空白地帶有待填補。「但『跨領域創新研發』正是工研院的強項所在!」唐靜雯豪爽地說,確認研發方向後,她便不再猶疑,整合研究人員組成微生物染料團隊著手研發。

 

高品質多色染料 翻轉紡織產業

 

經過5年的努力,團隊成功賦予大腸桿菌菌株顯色能力,產出多種原色染料,並可藉由混搭三原色的方式,進一步變化出數十種顏色。目前藍色染料、棕色染料已具有穩定產能,並進入試量產階段,前景可期。

 

「除了使菌株具顯色能力,還需要提升染料的生產效率及穩定性,」張昌榮說明,從菌株培養、改質菌株、醱酵製程、到最後的純化萃取染料,每項流程環環相扣,團隊歷經無數次失敗重來,方才研發出可生產品質穩定的微生物染料生產製程技術。

 

為使微生物染料在應用上能符合產業需求,團隊更開發出染色助劑及纖維表面改質技術,「目前微生物染料在棉、尼龍紡織品的色牢度、飽合度及色深度呈現上,已可媲美化學染料的成果,突破過往生質染料的瓶頸,」張昌榮說。

 

現行紡織產業對黑色的需求相當高,團隊也正著手開發單一黑色微生物染料,「目前化學染料禁止生產黑色染料,業界需要用高濃度三原色混合調配方能產出,消耗的資源不僅較其他顏色大,染整製程中也會產生更多廢水,」張佩菁表示,若能成功開發單一黑色微生物染料,不僅具備相當高的商業價值,更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我們一開始便以市場導向的研發為目標,研發成果自然要符合市場需求,才能打造微生物染料解決方案,」唐靜雯期待,微生物染料在製程上具備的低碳、安全無毒等特性,可協助國內紡織產業超前部署,建立MIT(Made In Taiwan)綠色供應鏈。

 

展望未來,對於染料有需求的相關產業皆可應用這項技術,這將會是跨域整合紡織工程、生物化工、化學品產業,具革命性突破的新興商業模式,藍海前景無限。

 

微生物染料開發流程

微生物染料開發流程,從菌株改質,賦予菌株產出各式顏色的能力,再從數億的菌株中挑選高效率的菌株生產染料,僅需2、3天的時間便可醱酵完成,產出多種原色微生物染料。

 

 

想了解更多愛迪生獎精彩報導,請看5月號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延伸閱讀

日股走出失落30年啟示 ——兼論低基期價值公司佳總
日股走出失落30年啟示 ——兼論低基期價值公司佳總

2023-10-18

日股失落族群醒了,全因東京證交所出手!世芯、華城…謝金河提「股價淨值比」概念:可向日本借鏡
日股失落族群醒了,全因東京證交所出手!世芯、華城…謝金河提「股價淨值比」概念:可向日本借鏡

2023-09-23

「基金界章魚哥」瀚亞投資看2024   投資等級債是債市中的鑽石,日股為亞股中的珍珠
「基金界章魚哥」瀚亞投資看2024 投資等級債是債市中的鑽石,日股為亞股中的珍珠

2023-12-14

日股2023年演出大驚奇,現在上車來得及?四大理由告訴你不該再錯過
日股2023年演出大驚奇,現在上車來得及?四大理由告訴你不該再錯過

2023-12-30

掌握時機 重回利多日股
掌握時機 重回利多日股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