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改寫了許多產業的規模與樣貌,甚至在台灣新創掀起了一陣陣漣漪。
當台灣半導體被全球仰望時,世界的眼光也紛紛望向台灣新創。
走進位於台北小巨蛋二樓的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看見不少國外臉孔穿梭其間。三年前,這裡進駐來自世界各國科技與生醫等新創相關組織,像是法國French Tech Taiwan、加拿大新創科技加速器(Canadian Technology Accelerator)、國際創業加速器SOSV MOX、交大產業加速器IAPS、以生技醫療照護為重心的比翼加速器(BE Accelerator)等,而邱彥錡所主導的SparkLabs Taipei也在此。
三年後,有著「矽谷血統」的SparkLabs Taipei,已經躍然成為舉辦台灣Demo Day(新創團隊媒合會)規模最大的加速器與新創初期投資者,即使在疫情期間所舉辦的場次,參與人數也進逼千人。
「目前有二十多位Mentors(導師),大多來自矽谷。」SparkLabs Taipei創辦人邱彥錡透露。
矽谷創投落腳台北〉
以投資台灣新創為主 跟投率達八成
SparkLabs Taipei是少數旗幟鮮明,只投資早期新創公司,甚至以台灣新創為大宗的加速器。近三年運作下來,目前投資的三十六家公司,其中有三十家是台灣新創;其所投資的公司,至今存活率達百分百,跟投率(編按:其他創投、天使投資人跟著投資)達八成,其中不乏來自美、中、日、韓等海外資金或天使投資人。
「Edgar(邱彥錡英文名)在串聯矽谷資源與人脈,真的做得很積極。」去年十一月為躲避疫情,帶著太太與小孩從美國回台的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就是找上邱彥錡,為他所管理的新創基金找標的與投資機會。
「他們能將國內外資源聚合在一起,互相分享、拉抬,建立生態系;大企業也可以從中挑選投資標的,就是『一站式消費』。Demo Day聚集了人脈與金脈,在新創公司業別上也很多元。」美國舊金山科技私募創投基金Andra Global合夥人林家振觀察。
除了自身努力外,疫情是加速成果的推力。「今年上半年會有兩家新創新公司出場(指首次公開募股或被併購),我們都是他們的初投者。」其中一家是四月中在加拿大上市的Just Kitchen,四月底也於德國掛牌上市,並預計五月底在美國上市。努力耕耘近三年後,邱彥錡終於達到一個指標性成績,就是將台灣新創推上國際資本市場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