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再度成為國安議題,不過這回美國比台灣還要焦慮。
上周美國白宮召開半導體線上高峰會,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全球19家企業高層受邀與會。美國總統拜登在峰會上表示,中國積極主導半導體供應鏈,美國不能再等待,應透過投資晶片基礎設施來解決半導體持續短缺的問題,以保護供應鏈並振興美國製造業。
這場會議對半導體產業鏈無疑是一大鼓舞與肯定,其中又以台灣的台積電已取得絕對領先優勢,最能好整以暇、規劃下一階段的策略布局。台積電在法說會上表示,預估至2025年,以美元計價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0~15%。
半導體市場需求暢旺,但並非每一家業者都吃得到這塊快速成長的大餅;5G、AIoT的應用竄起,車用、行動裝置等多個市場的需求爆發,不光是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海力士等大廠,都有在台灣、美國、歐洲等地投資設廠的計畫。中國去年也大手筆投資6兆新台幣(約2,100億美元),今年預估將再砸10兆(約3,500億美元),希望能拉近與先進技術的差距。
半導體的製程競賽,砸錢不是難事,要能製造高良率的產品才是重點,而其中的關鍵在人才。以台積電的產業地位,相對容易吸引大量的優秀人力加入,但是其他業者或供應鏈的人才要去哪找呢?
幾年前政府積極排除企業投資的5缺障礙——缺地、缺水、缺電、缺才、缺工,希望藉由投資提振經濟。如今台灣產業轉型有成,經濟發展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但仍有一些隱患必須正視。
近日水情告急,運用海水淡化技術應能緩解緊張局勢;雖然海水淡化成本不便宜,但相對於半導體的產值仍屬划算。多年的努力,台灣的綠色能源比重逐漸攀升,電力供應也相對充足;然而上周南科發生跳電事件,造成園區廠商不小的損失。
重大投資前都有詳細的風險評估,當水、電、土地、資金、政策等傳統經濟要素一一齊備後,人力資本成為最關鍵的成功要素。
半導體生產過程中,經不起缺水、跳電、甚至地震造成生產中斷損失,因此會制定縝密的生產管理制度,以及突發風險的控管機制,但這些都有賴高端的人力來執行。然而少子化趨勢,使得優質人力日益稀缺。
據統計,台灣1月份新生嬰兒低於1萬人;更令人驚悚的是,去年全台灣「生不如死」——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這才是台灣當前最重要的國安議題。
為了因應少子化衝擊,各行各業相繼導入自動化、人工智慧,不過人口問題始終是各產業揮之不去的陰影。人力市場供給少、需求增,服務業的供應鏈面臨斷鏈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