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一直是人類的夢想,隨著國外不少商用衛星公司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摩根士丹利預估,今年太空產業創造的營收約3950億美元(約11.3兆元新台幣)。
台灣也有太空中心、各地大學躍躍一試。 另外,在科技、半導體領域見長的台灣新創,也紛紛以不輸國外的技術搶占市場,有望在其中分一杯羹。
成立5年多,捷揚航電產品在市場中已然小有名氣,不但供應影像模組給即將發射的台灣福衛8號,工業電腦產品更已經透過客戶跟著阿根廷大數據分析公司satellogic的衛星飛上外太空,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航太「工業電腦」公司。
身為台灣少數專注航太工業電腦的公司,捷揚航電的靈魂人物、總經理陳良豐的創業路,居然與一張恰巧來自北歐的訂單有關。
陳良豐資訊界經歷豐富,先後在板卡廠映泰、工業電腦廠南京資訊、車載電腦廠廣昌(緯昌前身)擔任專業經理人。他從廣昌離職後,與幾名老同事想一起創業,「過去接觸過的北歐系統整合商,正好來找我們做一套衛星視覺系統。」陳良豐與航太產業的交會點,便由此展開。
雖沒有接過衛星訂單,但秉持專業服務精神,陳良豐與友人研究了半年就迅速交貨,並以平常3倍價格賣出系統,陳良豐笑著說,「一個系統模組賣他們400美元,我們以為利潤已經很好了。」沒想到,這個北歐客戶卻在之後將部分系統,以1萬美元高價輾轉賣給台灣國家太空中心。
「太空中心還問客戶怎麼賣那麼便宜,因為1萬美元在太空產業是非常便宜的。」客戶如實告知,設計這套視覺系統的人在台灣,讓太空中心大感意外,時任國家太空中心的副主任余憲政、陳明智博士立刻登門拜會陳良豐,正是這個機緣,讓他拍板決定走向航太領域。
創業之初,資金有限,「一開始只能做特別的利基市場,利基市場比較不會有競爭者。」陳良豐看準太空市場領域新、競爭者較少,且公司手握北歐客戶訂單,他大膽向太太商借了600萬元創業,也順利申請了「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創業天使計畫」,將一半的補助都拿去與太空中心進行產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