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研院、漢民科技共同投資的第三代半導體新創企業,為何在商機爆發後悄悄解散,關鍵人員全數轉往中國?一家工研院眼中的潛力獨角獸企業,為何一夕變中資?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以「工研院最強獨角獸一夕變中資」為題,揭開工研院新創公司突然易旗的種種疑雲,也揭開兩岸半導體爭奪戰的真相。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2月9日,原本位在新竹市關新路上的瀚薪科技,無預警地宣告解散。瀚薪是一家由台灣工研院團隊創立的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正是近來最熱門的第三代半導體。這家公司自2013年成立初期,到2021年解散前,工研院透過旗下的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一直是瀚薪的主要股東;而瀚薪解散前的最大股東,則是漢民集團,該集團榮譽董事長黃民奇是工研院院士,長期與工研院互動頻繁。
這家被工研院形容為「新創超新星」的瀚薪科技,二月竟突遭結束清算;同一時間,在中國卻「出現了上海瀚薪,亮出的是與原瀚薪相同的團隊,而台灣瀚薪則成了上海瀚薪的孫公司。
工研院雖然以「技術落後,未能獲利,所以清算」來對外說明,但從上海瀚薪新老闆的發言到中國媒體的報導,都說這是一家明日之星。而一向以長期投資聞名的漢民集團,在第三代半導體的技術已投注多年資源,並具領先地位,卻在市場需要爆發之際,賣掉上游設計公司,令人費解。
《財訊》記者深入調查發現,今年一月初,上海瀚薪官網貼出一份文件指出,上海瀚薪完成Pre-A輪融資,由中國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的子基金──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領頭,包括上汽旗下的尚頎資本、匯川技術旗下的全資投資平台匯創鑫,以及中國財政部旗下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全都投資了上海瀚薪。
中國媒體還特別強調,上海瀚薪是一家「全內資」的公司。原台灣瀚薪總經理李傳英,則名列在上海瀚薪的董事名單中。
三月初,《財訊》記者前往新竹的瀚薪科技辦公室,發現一樓的招牌,原來瀚薪的辦公室,已經換上了「凰騰」企業的招牌,公司登記在一樣的地址,但身分卻從台灣公司變成了「僑外資」。
瀚薪「易旗」,讓台灣跟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的競爭關係產生劇烈變化,掌握了瀚薪的技術,中國在這場競賽馬上省下十幾年時間。瀚薪過去在台灣研發出的國際專利,是否也變成上海瀚薪的生財工具?…(本文節自《財訊》629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大立光9年官司和解落幕 先進光董座高維亞第一手告白:那一天,我關起門來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