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晶片大缺貨!全球各大汽車製造商,就算滿手訂單,也未必能如期交車,部分業者甚至被迫暫停工廠營運,等待「晶片及時雨」到來。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日前致函台灣政府,稱車用晶片短缺,已危及該國汽車產業和經濟復甦,盼台灣政府能向台積電傳達這項訊息,協助提升晶片供應量。
據悉,除了德國之外,包括美國、日本,近期都為了車用晶片缺貨問題,向台灣政府求助。
"We've got requests from the U.S., Japan and Europe -- all like-minded countries to Taiwan. The issue is being handled at a higher level in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a source with direct knowledge of the matter told Nikkei Asia.https://t.co/OYzWEvxK3y
— Nikkei Asia (@NikkeiAsia) January 25, 2021
台積電具備車用電子製程多元、生態系完整優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直到去年第3季,才開始緩步復工。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其實,早在2020年第2季,台積電便已告知業者,若不盡快下單,車用電子的排程,恐怕會落後行動通訊、高效能運算、物聯網、消費性電子等部分。
「如果就晶圓代工的車用晶片製程來看,台積電的多元化程度最完整,高於聯電、世界先進,以及中國的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電子。」劉佩真解釋,台積電可提供最多元的車用電子製程,從點13微米,到14奈米製程都有,完整的車用電子生態系,進一步拉高了台積電的競爭力。
劉佩真強調,從上述條件可看出,為何德國、美國、日本,針對晶片短缺一事,向台灣求助時,都希望台積電優先供貨;這也證實了,台積電無論在美中科技戰或後疫情時代的數位轉型過程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他國需求殷切 台灣可考慮「拿晶片換疫苗」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建議,許多國家缺晶片,希望台灣政府幫忙,這時,政府或許可考慮「用晶片換疫苗」,「我們把晶片優先供應給他們,這些國家是不是也能優先調一些疫苗過來?」
「目前半導體缺貨、漲價趨勢,還是延續的。」劉佩真分析,去年受疫情影響,半導體廠擴增產能的動作並不明顯,但現階段,疫情衍生的商機(例如遠距辦公、教學等),仍持續發酵,預估2021上半年,包括個人電腦、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消費性電子等,會同步推動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
在晶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繼去年第4季,半導體出現第1波漲價之後,2021年首季,又出現第2波上漲;劉佩真預期,這波漲勢,可能會從晶圓代工,逐步蔓延至下游的封測,甚至上游的晶片設計。
她進一步分析,車用電子應用端製程,主要是8吋晶圓,「預計這波車用晶片的短缺,將帶動8吋晶圓代工報價,可能會有第2次調漲。」
上游成本增加 終端產品也可能漲價
至於終端產品有無可能因晶片缺貨、漲價,而隨之調高售價?劉佩真答道,「後續當然不排除,在終端應用市場,包括PC、車用等,會反映上游成本上揚的部分,可能會在第2、3季,看到這樣的狀況。」
劉佩真也估計,假設台積電從第2季開始,大幅拉升晶片供貨量,這波「晶片荒」可望在第3季,有所趨緩。
對於英特爾(Intel)上周在法說會中強調,晶片將以自製為主,引發市場臆測台積電「大單落空」一事;劉佩真認為,英特爾主要目的,是宣示「不會放棄自主生產」,但就7奈米製程從2022拖到2023年的狀況來看,英特爾在製程上,還是會有所遞延。
劉佩真強調,「短期之內,英特爾還是很需要台積電代工的援助,使其能夠因應和超微(AMD)的競爭。」
台積電拉高資本支出 有助台灣經濟成長
受惠於晶片供不應求,台積電今年首季財測顯示,當季營收有望季增0.16%至2.5%,且全年營收增幅,估將上看15%,優於全球晶圓代工平均水準(10%);另一方面,台積電的資本支出,也從去年的172億美元,拉高到今年的250至280億美元。
劉佩真認為,由台積電財測、資本支出等數據可看出,晶圓代工目前呈現「淡季不淡」氛圍,「台積電接單狀況,都呈現滿載。」
值得注意的是,台經院在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中,將台灣2021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上修至4.3%,較前次預測高出0.29個百分點,也和台積電資本支出有關。
觀察台經院本次經濟預測內容可得知,受惠於台積電持續擴張資本支出、危老都更帶動營建工程投資、全球科技業加碼投資台灣,以及綠能投資逐漸升溫等因素,預估2021年,整體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率為4.14%,較前次預測增加0.21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成長率為4.83%,較前次預測增加0.1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