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台灣出現人口負成長 後遺症將一一浮現 台積電應帶頭吸引專業人才來台

台灣出現人口負成長 後遺症將一一浮現 台積電應帶頭吸引專業人才來台

林宏文

科技

達志

2021-01-11 15:33

日前我去參加第四屆人工智慧及區塊鏈高峰會,麻吉大哥黃立成應邀演講,談到近來有不少國際知名區塊鏈及幣圈領域的人士,都跑到台灣來長住。他很驕傲地說,在全世界區塊鏈的創業領域,台灣目前已小有名氣,可以佔一席之地。

 

如何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來台灣,原本就是重大議題,黃立成沒說為何這些人想來台灣,但很關鍵因素是新冠疫情讓台灣能見度大增,疫情控制好加上醫療水準高,成為許多人想安家立業的地方。

 

此外,台灣民主自由多元化的環境,也是讓這些每天都想著要如何去中心化(DeFi)的金融科技人才,願意來台工作的眾多因素之一。

 

另外,前陣子也去參加生策會的活動,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提到,政府近年來大力延攬各國專業及優秀人才來台,並且給予就業金卡,至今已累積發出1711人,而且2020年核發數量是前一年的三倍。

 

這項吸引高階及專業人才來台的政策是相當正確,從2018年2月第一張就業金卡發給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後,已有1700多位專業人才有機會留在台灣生活及工作,讓台灣各行各業的創新創業動能大幅增加,除了抒緩台灣高階人才不足的問題之外,台灣過去居全球創新邊陲的困境,也可望因這個引才機置而獲得解決。

 

不過,我認為,至今不到2000人的數字,恐怕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政府應該把目標訂得更高,用更多的配套政策、更靈活彈性的條件,吸引10倍數的2萬人來,甚至是100倍的20萬人來台。如果台灣有能力吸引全世界20萬個優秀人才,很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台灣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 引進國際人才成為重點

 

首先就是台灣人口減少及老化的問題。去年台灣出生的孩子只有16.5萬人,明顯比1960到80年代出生人口37萬到42萬人要低很多,而且,2020年又是台灣出現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首度呈現人口負成長的第一年。

 

可以想像,未來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情況只會更加惡化,而人口減少及老化將帶來的諸多挑戰,從經濟、教育、產業到稅收等,都會產生一大堆難題及後遺症。

 

若台灣吸引國際人才只停留在幾千人的層次,把這些人丟到台灣社會中,很可能看不出有多少影響力。台灣有2300萬人口,若找來20多萬個專業人才,占台灣總人口1%,才可能深入到各行各業中,產生足夠且實質的影響力。

 

這就好比四年多前,科技部宣布投入200萬美元研發人工智慧(AI),結果,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看到說,這個數字好像太少了,「應該再加兩個零,變成2億美元才對」。政府對於方向正確的事,應該努力做、用力做,才能從量變產生質變,對產業帶來具體實質的影響力。

 

當然,吸引人才這件事,除了政府要努力推動外,我覺得民間企業的責任更為重大。沒有產業界自發自覺地出來大力推動,這件事是做不成的。

 

例如台灣很多龍頭企業就責無旁貸,像台積電如今已是世界級半導體公司,一年淨利可達5000億元,對於人才的投資,不能只有加薪或去海外挖人才就好了,還應該有更遠大、更有企圖心的作法。

 

我建議,台積電應該至少撥出10億美元成立「台積電研究院」,並宣誓要網羅全世界最優秀的高科技人才,把這些人從美、日、歐等地找來台灣,這對台灣的科技業將產生巨大的助益。

 

其實,台積電目前領先全球的先進製程,是許多研究人員最嚮往的寶貴資產,例如對日本人才來說就很重要。早年日本半導體還很強,有許多優秀人才投入半導體研究,但如今日本半導體技術已經落後,但仍有很多五、六十歲正值盛年的研究人才,只要台積電登高一呼,這些人才會願意從各地來投效。

 

「台積電研究院」要比「鴻海研究院」更大格局

 

台積電研究院的設立,應以頂尖研發機構為目標,就好比早年的貝爾實驗室,研發十年後或二十年後的科技,雇用200位高階博士及博士後人才。或許最後可能只有三、五個計畫成功,其他上百個計畫可能都失敗,但成功的計畫最後會創造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產值的機會,或甚至還有一、兩個人拿到諾貝爾獎。對台積電來說,這樣的投資是絕對值得的。

 

這些人才來到台灣,也可以到台灣頂尖大學任教或兼課,對於台灣目前不斷下滑的博士招生困境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有這些大師級的師資坐鎮,會成為吸引各國優秀學子來台念書的一大誘因,也同時解決台灣高等教育難以國際化的大難題。

 

日前鴻海公司已宣布成立鴻海研究院,這是電子組裝及零組件企業跨出的第一步,相當值得稱許。未來若台積電能以更大格局成立研究院,也會成為吸引全世界半導體及高科技人才的新模式,如果其他領域的龍頭企業也都能夠跟著效法,大家都朝這個方向努力,台灣要吸引2萬、20萬專業人才來台灣,就不會只是空想而已。

 

我常常覺得,對的事情一定要認真做,但我們卻經常看到,很多人做事情,抱著「已經有做了」的心態,而不是「認真做」,更不是「拼命做」。不同程度的努力,導致的結果會很不一樣,若延攬人才是台灣目前最重要的事,也只有拼命做,才會產生夠大的影響力。

 

而且,我相信吸引人才這件事,真的不能只靠政府來推動,民間的力量更重要。除了像台積電這種企業要出來帶頭示範外,最近陽明交大將於2月1日合校,兩校許多校友都很清楚,如果合校目標是成為偉大大學,當然不能只靠教育部給的經費,這是絕對辦不到的。

 

因此,原交大校友早在去年就已發起「喜馬拉雅計畫」,總計要募集100億元,期望五至十年後能有三至五個關鍵領域達到世界第一的目標,這項計畫將從半導體、人工智慧及醫電整合等領域切入,由施振榮號召、林行憲執行,如今已結合數百位校友貢獻心力,一步步朝目標前進。

 

台灣已走在關鍵轉折點的位置,未來幾年也是能否起飛的重要時刻,如果此刻政府及民間都能全力吸引專業人才來台,將有機會把台灣推向另一個高峰,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外資認錯! 看好台股上攻16500點 點名台積電、鴻海等四大產業21檔尖兵
外資認錯! 看好台股上攻16500點 點名台積電、鴻海等四大產業21檔尖兵

2021-01-11

台積電合作夥伴、M31董座林孝平驟逝 享壽62歲
台積電合作夥伴、M31董座林孝平驟逝 享壽62歲

2021-01-10

台積電再衝580元天價! 現在上車來得及嗎? 先看看這5點關鍵
台積電再衝580元天價! 現在上車來得及嗎? 先看看這5點關鍵

2021-01-08

不去東京? 傳台積電赴日看上北九州 2025年設半導體工廠
不去東京? 傳台積電赴日看上北九州 2025年設半導體工廠

2021-01-07

台積電南科擴產,「它」吃下廠房七成訂單  這家老牌大廠如何走過營運低谷
台積電南科擴產,「它」吃下廠房七成訂單 這家老牌大廠如何走過營運低谷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