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競爭力,若要再保十年,必須讓供應鏈、循環鏈共榮;動脈、靜脈互通,打造一個「台灣特色、世界第一」的半導體大循環聚落,黃金矽島,才能永續發光!
「首度破三兆元大關!」「台灣超越韓國!」「年底產值可望超過兩成,傲視全球。」這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今年繳出的驚人成績單。
二○二○年,當全球經濟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霾時,台灣半導體產業憑藉著健全且配套完整的供應鏈,在全球版圖中,獨自領先。不過,以未來十年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台灣半導體的生態系,只完成一半;生產製造這條「動脈」活力十足,再生循環這條「靜脈」卻仍待打通。
以過去傳統「廢棄物回收」的角度來看,台灣半導體產業確實已經做得非常不錯。
根據科技部資料顯示,一九年全台三個科學園區:竹科、中科、南科的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已高達八九.四%,不論是電能再利用、廢水回收、廢熱回收等,均有一套系統。
半導體大廠領先群雄
台積電再煉銅管、日月光拚節電
日月光把一個橡皮材質的棉球,放進冰機內的銅管中,一年就可省下九十四萬度電,三年的「節電大聯盟」計畫執行下來,總節電量達一三○○萬度,約當三六六○個家庭每年用電量。台積電近三年回收一.五萬噸廢銅液,經過再利用,做成一六七噸的再生銅管,透過其他廠商的再次精煉,成為靶材,半導體領導業者「再循環」的努力,成績看得到。
不過,除了少數案例之外,半導體回收廢棄物,在品質及純度皆不足,很難做到晶片級的程度,多數只能降級給一般工業使用。例如,半導體製程中的氟化鈣汙泥,每年產生約八萬公噸,而目前最好的歸宿,就是製成「人造螢石」,但其再生後的品質,僅能供鋼鐵業使用。
又例如,李長榮化工協助下游客戶回收異丙醇廢液的同時,已經可完全回收廢液中的水,供工廠內部重複利用,創造了難得的「雙循環」模式。不過,其蒸餾純化後的異丙醇,也僅能供應一般工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