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副院長郭峻因積極研發自動駕駛、先進駕駛輔助,共取得八十七件產學合作。他的研究到底哪裡厲害,竟讓緯創、聯發科及研華,全都找上他合作?
自駕車熱潮方興未艾,全球不少老牌汽車、新創公司,皆想涉足這個領域,台灣也有不少企業躍躍欲試。無奈晶片、軟體、模組各領域術業有專攻,要把每個領域串聯、整合起來,並非易事,很少有人能把整個產業的上下游一起勾勒出來。
正因自駕車、先進駕駛輔助(ADAS)整合系統難作,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副院長郭峻因的研究就更彌足珍貴。
郭峻因的研究內容,涵蓋圖資、人工智慧(AI)自動標註系統、晶片運算平台、ADAS模組,以及下游的自駕輪椅、自駕高爾夫球車等應用,一應俱全,與過往廠商只在一個領域單打獨鬥不同。他的系統技術完整,更在校園建立完整的小型自駕車生態系。
自動標註、模型優化、AI晶片,每一塊領域都各有佼佼者,「但如果要有影響力,每一階段都要環環相扣、都必須去著墨,帶來的影響力會更大。」郭峻因說。
細數郭峻因過去二十年的研究歷程,那可是轉了個大彎。他說:「我最早做的是行車記錄器上的影像壓縮晶片。」在行車記錄器剛起飛的年代,他把自己研究出來的專利(IP)授權給智原,為當時的智原創造了二十億元營收。
技術強 助工廠、交通智慧化
只不過,IC設計產業變化快速,影像壓縮技術做著做著,他開始思考如何將基礎影像延伸到其他領域,最後決定把研究焦點放在影像分析上。
郭峻因回憶,他當時觀察色列公司Mobileye,「我感覺ADAS很有機會,就把研究領域轉到影像分析。」發展ADAS技術五年後,更因為AI興起,他開始將AI導進嵌入式系統、晶片,做影像分析,順利提升辨識準確度一○至二○%。
在台灣,郭峻因是相當早就將類神經網路應用放進嵌入式系統的學者,「而且還是放在車用。」業界人士觀察,整合類神經網路功能的晶片,具備低耗能效果,可取代原本耗電的圖形處理器(GPU),不僅省電,還能做到完整的影像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