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步上日本後塵,逐漸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預期65歲以上人口將在2025年達到總人口20%,因為失能而需要照顧的人口更可能在2026年突破100萬人,使得人口老年化從單純的社會問題,儼然成為國家安全問題。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莊曜宇認為,台灣處理老年化問題,不能單靠節節增加的社會福利支出,「一定要讓長照產業化」。
工研院這幾年針對長照產業痛點,已整合院內十幾項技術,提出多項解決方案,並建立名為「銀髮聚寶盆」的內部實驗場域,也攜手數十家產官學單位,成立智慧長照大聯盟,扮演跨領域的整合交流平台,盼催生可行的商業化長照服務或產品。
台灣扶老比 20年後將減半至2比1
莊曜宇今(29)日在今周刊《2020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演講時指出,從多項數據來看,台灣人口老年化趨勢及其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根據國發會預估,台灣扶老比將從2020年的4.4比1,降低到2030年的2.7比1,2040年更降至2.0比1,意味「在20年後,每兩位工作年齡人口要扶養一位老人,現在是每4.4人扶養一位老人」。
莊曜宇也以本身50多歲年齡為例指出,我們可能是「照顧長輩的最後一代,也是沒有人(子孫)照顧的第一代」。
工研院生醫所:長照不能只靠社福支出 一定要產業化
根據去年11月總統蔡英文提出的長照2.0升級方案,今年政府編列的長照預算將達到400億元,並將逐年增加至600億元,但莊曜宇提到,近期工研院向前來商討長照解決方案的衛福部長照司官員表示,長照絕不能只靠社會福利支出,推動產業化才是正解。
工研院針對長照服務的痛點,提出多項解決方案,例如PoseFit樂齡姿態智能檢測系統,以及銀髮體適能檢測,可以找出長者的骨質疏鬆或肌力不足,提升防跌成效;
非接觸智慧量測系統,讓長者不用穿戴任何裝置就能偵測呼吸、行動、心跳等身體徵候,判斷是否跌倒或行動有異;
以及PECOLA樂齡陪伴機器人,可隨時陪伴長者、即時以影像或照片服務長者,並且主動通報長者的異常狀況給子女。
此外,工研院在新竹光復院區建立了長照技術的實驗場域「銀髮聚寶盆」,今年第三季也連同友達(2409)、中華電信(2412)、錸德(2349)及特力(2908)等數十家業者、學術單位及研究機構,組成智慧長照大聯盟,希望從系統整合、場域應用及跨業投入等三大方向,催生未來可行的商業化長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