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鴻海給外界的印象,常常就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製造服務廠,今年卻宣布成立一間「鴻海研究院」,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Terry(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英文名),You are undersold.(你們被低估了)」這是二十多年前,某位大客戶參觀鴻海檢測實驗室後的感嘆,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以此作為十月十六日「鴻海科技日」的開場,他強調:「鴻海的技術很好,但是沒有對外開放,所以外界都不知道。」
去年上任後,劉揚偉的目標之一,就是希望加強鴻海研發力,並適度地向市場溝通,讓鴻海從勞力密集的製造業,變身為腦力密集的高科技產業。籌備多時後,鴻海在今年六月宣布成立新單位「鴻海研究院」,而研究院的葫蘆裡究竟準備賣什麼藥,也在鴻海科技日當天首度有了對外解釋。
「我們的長期願景,是攜手全球標竿客戶,共同創造全方面的智慧生活。」劉揚偉這番對於鴻海終極任務的說明,雖然乍聽有些虛無縹緲,但身兼鴻海研究院院長的他隨後補充:「鴻海研究院不會做產品開發,而是提前布局未來新產業、新製程、新產品,研究在未來五年會需要的新技術研發。」
目的:先卡位五大技術領域
如果翻譯成白話,鴻海成立研究院的一大目的,就是希望以未來五年的時間帶為目標,鎖定期間可能引爆需求的各項新產業或新產品,先把相關技術牢牢抓在手中。科技日活動中,鴻海揭示研究院底下設有五個研究所,分別鑽研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資通安全、量子計算,意味這些領域,是鴻海認為未來五年有機會對應到新興產業需求的技術領域。
依據規畫,鴻海研究院的初期目標是要延攬兩百位人才;劉揚偉也進一步說明研究院的基本運作模式,相關技術的研發若可進入商業化階段,會由鴻海內部的商業化產品開發部門承接,研究院則將再度投入下一個五年的科技研發,成為一個正向循環。
對於研發,劉揚偉時代的鴻海至今所展現的企圖,與郭董時代相比,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