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科技獨角獸「螞蟻集團」準備股票上市,預估市值將達2000億美元至2500億美元之間,挑戰中國金融業龍頭「中國工商銀行」的市值龍頭地位。然而,這場人類史上罕見的創富盛宴,也隱含著不容忽視的陰影與風險!
螞蟻集團今年上半年淨利達213億元人民幣,上半年就賺贏去年一整年。設算今年全年賺進426億元人民幣,即62.9億美元,2250億美元市值即意味螞蟻享有35.7倍本益比。(編按:2250÷62.9=35.7)
陰影一:不夠一致性 財務操作斧鑿深 引發專業人士疑慮
35.7倍本益比看似不低,因為螞蟻母企業——阿里巴巴目前本益比落在29倍。追蹤研究螞蟻集團3年的國內某大金控高階主管指出,以螞蟻集團的成長性,享有30幾倍本益比不算過分,「但深入觀察它這3年的營運表現,總是感覺不夠consistent(一致性),心理面總是有個疙瘩。」
不夠consistent的地方在於,該名主管指出,螞蟻集團2017年淨利69.5億人民幣(下同),2018年驟降到6.67億元,而且還是靠著轉投資眾安保險上市,灌進228億元一次性獲利所致,不然當年是嚴重虧損。
陰影二:中國民間負債飆 數位金融引爆 ABS發行激增
螞蟻集團的借貸商業模式如下:把用戶的借款打包成「資產抵押債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在市場上進行籌資。按照以往數據,螞蟻發行的ABS利率約3.6%上下,但借給用戶的利息,如花唄、借唄的利率介於14%至16%,從中賺取利差。
螞蟻主力客戶雖是中國金融弱勢者,但是它宣稱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能有效控管風險,所以,放貸的呆帳率一直保持在1%上下,風險管理堪稱相當優良。
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一書作者夏傳位說:「我對AI或大數據是否能有效控管個人貸款違約風險,是打問號的。」他指出,風險牽涉層面很複雜、有個體也有總體經濟的層面,「大數據與AI在進行個人信用風險評估,這些總體的、政策的層面怎麼算呢?」
陰影三:貿易戰干擾 中美政治角力下 小心把螞蟻當祭品
螞蟻集團準備上市之前,還發生一個大波折。美國右派遊說組織「當前危機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公開呼籲,要求美國投資銀行,如摩根士丹利,不要為螞蟻股票進行承銷工作,也呼籲美國投資機構不要投資碼蟻股票。
當前危機委員會杯葛螞蟻集團的主要論點在於:螞蟻集團不僅擁有中國10億名用戶的詳細個資,還與50個國家、超過250個海外金融機構合作,推展支付寶,也可能因此間接地獲得美國公民個資。該組織調查,中國透過社保基金與多家國營銀行,累計已持有螞蟻15%股權,螞蟻在某種程度而言,是受中國政府控制的企業。
當前危機委員會致力影響美國政策,螞蟻集團會不會繼華為、海康威視、中興通訊等企業後,成為中美貿易衝突另一個祭品,也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