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半導體股票市值大增,成為美、中、台等股市不斷創高的主因,例如台積電一度突破4000億美元,已穩居全球半導體股市值龍頭,並成為台股突破30年高點的主力部隊,同屬晶圓代工的中芯及聯電,也都跟著大漲並成為陸股及台股當紅企業。
至於在美國半導體股中,輝達市值再創新高達到近2800億美元,但英特爾則跌至2000億美元左右,雙方差距不僅擴大,而且愈差愈遠。屬於中型企業的超微市值則一度漲破千億美元,一樣創歷史新高。
英特爾、超微及輝達是目前全球CPU及GPU的主要供應商,三家企業的競爭態勢及未來消長,不僅是半導體業重要大事,更關乎晶圓代工等相關行業的展望,值得進一步分析探討。
在三方競爭的關係中,最震撼的消息是7月23日的英特爾法說會。當天英特爾執行長史旺承認,7奈米CPU會比預訂時程晚一年,要到2022年底或2023年初才能見到,並釋出計畫外包製造的訊息。
這個等同於向台積電「認輸」的聲明,讓英特爾隔天股價大跌16%,至於超微、台積電則是連續幾天爆量上漲,漲幅至今都在三成及兩成以上。
英特爾是PC及伺服器CPU的龍頭廠,超微可以說是英特爾在CPU領域唯一競爭者,此外超微也是GPU供應商,並與龍頭輝達已經熬戰多年。這三家公司都是HPC(高速運算晶片)中除了手機晶片外最重要大廠,其競爭關係決定了除了記憶體外,全球邏輯晶片的半壁江山。
在英特爾釋出訂單外包的訊息後,接下來最重要的觀察點就是,英特爾會以什麼方式釋放外包訂單?比例及程度有多少?另外,超微與台積電的代工結盟,可以讓超微走多遠?超微可能威脅另一個與台積電合作更久的對手輝達嗎?到底接下來如何演變,都是影響全球半導體業消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