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蘋果加速供應鏈本土化 代工龍頭鴻海的艱困挑戰

蘋果加速供應鏈本土化 代工龍頭鴻海的艱困挑戰
面對立訊的競爭,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表示,「我們面對每個現有、潛在對手,隨時有危機感,不會擔心任何挑戰。」

王子承

科技

攝影/劉咸昌

1232期

2020-07-29 14:08

蘋果推出iPhone手機,鴻海是第一家和它合作的代工廠商,即使後來和碩、緯創也切入iPhone手機組裝,但直到現在,蘋果導入最新旗艦手機時,仍選擇只和鴻海一起開發緊密合作,讓鴻海順勢坐穩iPhone第一大代工廠,生產六成iPhone手機。

凱基投顧副總經理陳佳儀分析,「鴻海短期之內還是很難被威脅,雖然不能小看中國公司在單一業務的野心,但iPhone和AirPods組裝的複雜程度差非常多,需要去看良率和技術,才能知道立訊何時能真正做到(iPhone)組裝。」鴻海在電子代工領域早已做出規模經濟,除了讓對手短時間難以超越,鴻海與蘋果長期合作關係也同樣深厚。

 

雖然短期內,立訊不至於立刻搶走鴻海iPhone訂單,但在中美貿易戰下,蘋果啟動扶持中國本土代工廠計畫已確立。觀察近一年來與蘋果關係緊密的中國零組件、組裝廠,像是iPhone玻璃背板供應商藍思科技、AirPods組裝廠歌爾聲學等,業績皆迎來爆發性成長,顯然蘋果加大下單量給這些中國廠商。

 

鴻海

▲點擊圖片放大

 

蘋果盤算:供應鏈本土化  特斯拉上海廠模式  在地零組件較便宜

 

而此次蘋果牽手立訊,與先前找上的和碩、緯創等台廠不同,即將切入iPhone代工的立訊,是一間純陸資公司。只要蘋果扶植中國本土供應鏈的前提不變,鴻海勢必面臨被轉單的威脅。以去年中國市場占蘋果整體iPhone出貨量十六%來看,蘋果若選擇將中國內需iPhone代工的訂單轉至立訊,對鴻海、和碩的影響絕對不小。

 

一位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副總經理就分析,蘋果此舉很有可能受到特斯拉在上海建廠模式啟發,「我想大家都看到特斯拉的結果了,上海廠從破土到交車不到一年,從此特斯拉在中國就開始大賣,大家會發現,用在地的零組件還真的比較便宜。」不僅成本考量,特斯拉在中國大賣也透露另一訊息:中國市場會認同使用本地供應鏈的產品。

 

其實,近兩年來中國政府也一直強推「國產替代」政策,一位電子業分析師就向記者表示,「對中國政府來說,立訊相對更像是他們自己親生的。」過去台灣代工廠在中國坐擁種種優勢,包括水電、五險一金,甚至取得土地等都有補助,但業界人士憂心,「在地化生產中國廠商更厲害,立訊一定會得到更強的地方政府支持。」也難怪同時深得蘋果、中國政府青睞的立訊,會惹得台灣代工廠如此緊張。

 

鴻海因應:分散風險  非中國產能占比   從25%提高至三成

 

從蘋果角度想,要做中國市場生意,扶持在地供應鏈勢在必行。業界也觀察,蘋果重組供應鏈正朝兩大方向:中國市場由中國本地供應鏈負責,其他供應鏈負責中國以外市場。法人預估,立訊從二○二一年才有辦法切入iPhone組裝;加上鴻海本身的製造優勢,使得它約莫有兩年多時間因應轉單的威脅。

 

目前,六成的iPhone出自鴻海生產,而鴻海生產基地幾乎都在中國。研究機構IDC資深研究經理高鴻翔觀察,過去全球智慧型手機在中國製造的比率,「大約在整體七到八成左右,但這個比率已到頂,會慢慢往下降,外部市場也出現像是印度的機會。未來為了分散風險、以及貿易戰影響,在中國以外生產智慧型手機的比重會增加。」

 

事實上,鴻海正積極分散生產基地。鴻海的越南、印度及巴西廠,早已經通過蘋果認證,名列蘋果兩百大供應鏈名單。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預告,第三季會在印度有新投資,未來非中國產能占比,將從兩成五往三成邁進。

 

只不過從鴻海去年財報觀察,印度、巴西廠年營業額約在數十億至百億元台幣之間,還沒顯現出規模效益。而海外產能三成的目標,顯然還不能完全吸收目前鴻海在中國的產能,這恐怕會是鴻海發展的一大隱憂。

 

除了iPhone,蘋果其他產品線也在重組供應鏈。曾經精準預測立訊將切入iPhone代工供應鏈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也在年初預言,比亞迪電子將在今年取得iPad一至兩成的組裝訂單,再加上立訊即將進入組裝Apple Watch的行列,若預言成真,台廠損失恐擴大。

 

對台廠來說,過去與蘋果的平穩合作關係,慢慢開始出現鬆動跡象。就連鴻海過去在組裝iPhone獲利的關鍵機構件「機殼」,也引來立訊、藍思科技等非機殼供應商的陸資廠覬覦,陸資廠若真的選擇與台灣機殼廠結盟,恐怕對鴻海的壓力只會更大。

 

另外,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等安卓品牌廠的動向也值得關注,中國擁有包括比亞迪、卓翼等中國手機EMS(電子代工)廠,目前市占率仍是個位數,與鴻海超過五成市占有著不小落差,不過,政治因素也是品牌廠考量點之一,一名分析師私下表示,「去年美國EMS廠偉創力因為華為位列實體清單中,因此拒絕出貨給華為,加上當時郭董(郭台銘)在台灣選總統,華為就把手機EMS訂單全部轉給比亞迪,甚至富士康還掉華為單。」

 

雖然中國手機EMS廠仍未成氣候,但挑戰既有秩序的企圖強烈,據陸媒報導,偉創力的長沙廠引來比亞迪、藍思科技搶標,未來隨著立訊也想進入手機組裝市場分一杯羹,手機EMS廠是否會陷入更激烈的混戰,值得觀察。

 

未來兩年,鴻海等於跟時間賽跑,一方面要想辦法移轉中國產能,另一方面要尋求iPhone以外下一個明星產品,才能維持龐大集團的營收成長動能。

 

事實上,蘋果此番引入立訊,很有可能在鴻海意料之內,因為採購出身的蘋果執行長庫克,上任以來秉持壓低成本政策,讓一眾電子廠有苦難言。退一步從智慧型手機市場來說,成長動能早已出現疲軟趨勢,去年出貨量甚至小幅度衰退,因此就算立訊不切入iPhone組裝市場,鴻海轉型已是劍在弦上。

 

鴻海

對郭台銘(左)與劉揚偉(右)來說,面對接下來中國代工廠的崛起,將是鴻海未來巨大的挑戰。(攝影/劉咸昌)

 

積極轉型:毛利率拚10%  三加三還在起步   雲端產品已有成績

 

劉揚偉上任董事長後,去年也提出「三加三」(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轉型計畫,要把鴻海毛利率在二○二五年提升到一○%水準。不過,三加三至今都在初期規畫階段,還看不到實質效益,反倒是鴻海多年前布局的雲端產品,開始做出一些成績。

 

一位不具名產業分析師表示,鴻海集團除了出貨給戴爾、惠普等品牌伺服器廠,伺服器主板因為具有價格優勢,已搶下包括微軟、亞馬遜等雲端大廠訂單,摩根士丹利預估今年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有機會接觸到包括京東、阿里巴巴等新的資料中心客戶,今年也與騰訊雲簽訂合作協議。

 

對鴻海來說,在貿易戰造成的不確定性下,快速移動產能,並找到新的成長動能,會是未來鴻海幾年內肩膀上沉重的壓力。

 

2019年伺服器ODM廠商出貨量占比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獨家》「郭台銘們」的夢魘!被迫在蘋果辦公室「指腹為婚」 立訊董事長王來春剖析敵我優勢
獨家》「郭台銘們」的夢魘!被迫在蘋果辦公室「指腹為婚」 立訊董事長王來春剖析敵我優勢

2020-07-29

〈緯創賣廠予立訊〉緯創斥126億元投資立訊 持股比例達0.81%
〈緯創賣廠予立訊〉緯創斥126億元投資立訊 持股比例達0.81%

2020-07-22

悄悄蠶食台資企業...立訊野心已威脅到鴻海 謝金河:郭董注意到了!
悄悄蠶食台資企業...立訊野心已威脅到鴻海 謝金河:郭董注意到了!

2020-07-21

大立光、鴻海、聯發科...誰能取代台積電,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3條件檢視
大立光、鴻海、聯發科...誰能取代台積電,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3條件檢視

2020-06-03

鴻海(2317)擬配息4.2元創歷史次高,現在是入手的時機點嗎?艾蜜莉:這是我心中的「便宜價」
鴻海(2317)擬配息4.2元創歷史次高,現在是入手的時機點嗎?艾蜜莉:這是我心中的「便宜價」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