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近來漲幅驚人,成為繼特斯拉後,科技新創投資界最關注的焦點,而背後動能,來自於高速成長的Podcast。
新世代網路龍頭族群FAANG(臉書、蘋果、亞馬遜、網飛與谷歌)的代碼,可能要再加上一個小寫的「s」:總部在瑞典的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
Spotify沒有中文名稱,不過它的服務,台灣年輕朋友已經非常熟悉。音樂播放載體從早年的黑膠唱片、卡帶、CD一路發展,到了二○一○年後,載具變成手機與電腦,擁有網路串流技術的Spotify向SONY、BMG等傳統音樂公司,以及個人音樂創作者購買版權,整合之後用App傳送給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成為當今最重要的音樂服務平台。到今年六月底,Spotify每月活躍用戶高達二.八六億戶。
這個「網路世代的唱片行」,沒有唱片、卡帶、CD這些老前輩的實體,卻能依據消費者喜好組合音樂,每位消費者猶如擁有一整座圖書館的CD個人珍藏館,一組音樂服務可以長達三個小時,Spotify的大數據還會依照消費者偏好,主動推薦。
最近歌手費玉清在一九八三年的曲子〈一剪梅〉(初名〈一翦梅〉),在歐洲成為點閱第一名的暴紅歌曲,就是Spotify推薦服務引爆病毒傳遞效應的傑作。一位已經封麥的台灣歌星、近四十年前錄製的中文老歌,竟然從北歐暴紅,迅速傳到美國與巴西,成了排名第一名的洋人洗腦歌,網路力量真是難以置信。
被稱為「每周探索」(Discover Weekly)、每周一次針對個別客戶量身訂做的推薦歌曲清單威力強大,這是使用人工智慧運算的「協同過濾」 (Collaborative Filtering)演算法,早就把「告示牌」這種老式的排行榜徹底打敗,主導全球數億人口的音樂偏好,更讓音樂產業徹底翻轉。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去年發行的專輯《情人》,創下全球銷量三二○萬張的金氏紀錄年度最佳暢銷專輯,大量頂尖歌手的年收入更早已超越八、九○年代的前輩,簡單來說,歌星要暴紅,必須經過 Spotify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