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smTech技術核心就是即時設備互連,過去在軍工領域用了快二十年。」劉鈞說,這個用在導彈、無人機的互連技術含金量高, 同樣適合用在行動智能設備上,尤其互連軟體需考慮即時性、分散式(不同裝置)等問題,這些剛好是PrismTech技術的長處,與其他對手相比,凌華更具競爭優勢,劉鈞直白地說,「未來凌華想要變成Edge computing(邊緣運算)的leader。」
雲端運算的發展,已從過去把資料全部往雲上送,轉而變成往邊緣運算前進,邊緣運算不但節省了上雲的費用,也可以縮短運算時間。
劉鈞更預估,邊緣運算未來進一步會走向「Swarm Autonomy」(群體自主化),「什麼是Swarm?比如說,外面有一百輛自駕車,這一百輛中,是哪一輛車會來找我,就叫做Swarm。」舉例來說,未來當人們把車停在停車場裡,要離開的時候,只要拿出中控鎖啟動汽車,汽車就會主動來找人,不再是「人去找車」,而是「車來找人」。
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曾伯楷解釋,過去工業電腦業者因為擁有強固耐用等優勢,因此在邊緣運算領域中並沒有缺席。而外界預期凌華現在更掌握了底層互連技術,未來更有望在設備群體自主化趨勢中,占有一席之地。
卡關》市場打不開 像吃毒藥
找到這樣的轉型途徑,對凌華來說並不輕鬆,當初,這個併購案可說沒人看好,劉鈞也自嘲,「我們被問了四年,都是問明、後年能不能賺錢?」歷經四年多,疑問變成讚許,「前幾天有人跟我說,你們的投資太有眼光了;我們剛買(PrismTech)的第一、二年,覺得像是吃了毒藥。」
確實,翻開財報來看,凌華併購PrismTech五年來,累積認列虧損金額接近五億元,實在是不小的財務負擔。很顯然地,PrismTech技術雖好,但被併購後,無法立即顯現效益。
曾在PrismTech任職的凌華科技新世代機器人平台事業處總監陳家榜就回憶,凌華先前賣DDS系統,就像是一套一套賣的Windows一樣,「但當這個技術沒有人用的時候,市場就永遠打不開來。」
劉鈞深知,「再好的知識,沒人用就是死科技。」摸索一年多,一七年開始,凌華選擇轉變方向、不再閉門造車,一舉將旗下DDS軟體加入開源(開放原始碼)基金會Eclipse、ROS(開放機器人作業系統)中,免費提供原始碼供大眾使用,讓更多人加入應用開發,期望把市場做大。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施柏榮觀察,業界邊緣運算平台眾多,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既有雲端平台業者,二是自行開發邊緣運算平台的業者,最後一種則是開源基金會,「相比前兩種,基金會的戰法比較特別,有點像是窮人的邊緣運算平台。」施柏榮說,這種戰法卻出奇地吸引更多人使用,反而對傳統雲端業者造成威脅。
市調機構ABI Research去年就曾預測,二四年,超過五成的商用機器人(約九十萬台)會使用開源ROS系統,是相當有潛力的作業系統。開放原始碼雖有望做大市場,但不能保證凌華一定成功,劉鈞認為,「現在做的方向比兩、三年前好太多,其中原因是,這軟體已被兩個未來主軸(機器人、自駕車)應用。」
當然,凌華也意識到,開放原始碼也代表未來不能單靠販售軟體營利,PrismTech收費版必須走向客製化,運用差異化開創新客戶。凌華財務長鄒大智預期,隨著PrismTech出海口增加,授權費也有望跟著提升,今年這部分的虧損幅度有望縮小,劉鈞自嘲像「吃了兩年毒藥」的轉投資業務,明年有機會轉虧為盈。

凌華與Rover Robotics合作,展出搬運貨物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圖/凌華提供)
助攻》友達入股、結盟鴻海
經過五年整理,PrismTech終於找到方向,展現出成績,除了讓凌華一舉跨到工業電腦廠過去難以進入的軟體生態系中,更打入自主移動機器人、自駕車市場,進而造就凌華與鴻海結盟。
凌華今年率先與友達展開合作,引進友達成為大股東,有富爸爸加持,劉鈞說,凌華透過友達可望拓展客群,友達也可藉由凌華提供客戶更多元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友達面板工廠可為凌華AOI提供實驗場域,未來有機會將檢測領域擴大到其他不同產業。」另外,凌華與鴻海合作則聚焦AMR機器人製造,透過兩強聯手降低製造成本,「AMR光是取代現有無人搬運車,商機就非常大。」
自駕車的布局,更加倚重PrismTech技術,凌華已與台灣智慧駕駛、日本自駕車軟體新創Tier IV展開合作,負責自駕車業務的凌華網通暨公共建設事業處協理胡勝雄就認為,「因為我們熟悉中間層的軟體(DDS),所以軟硬兼容性一定做得比別人更好,這就是我們勝出的地方。」
施柏榮評析,「(凌華)切入自駕車方向是對的,未來車連車(V2V)、車連基礎設施(V2I)都需要分散式資料庫,這樣比較快,不用進到雲端,比如說,三輛車就可以彼此同步資料、調整車距。」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分散式運算至今仍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尤其在通訊問題上,可能還是會有掉封包(資訊遺失)的疑慮。」因此該人士預估,未來邊緣運算應還是會與雲端運算同時並存。
談到凌華正在發展的幾個領域,劉鈞笑稱,「一開始並沒有想要做這麼多領域,以我們的規模來說太多了,但因為掌控了核心DDS技術,我們找到了很多合作夥伴。」
儘管目前許多新案子仍在概念性驗證階段,但他也預言,凌華正走在對的方向,「一旦發生了,會有爆發性成長。」苦蹲五年,凌華用毅力、技術、自我學習開創新局,這也將是凌華未來擺脫紅海市場的一大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