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不只是應戰全球供應鏈更分散化的趨勢,也是新創商業模式、提升企業價值的機會。《今周刊》與二代大學業師合作,提供企業數位轉型實戰策略。
鋼珠雖然平常看不到,但卻會讓我們生活運轉得更順暢。」天工精密副總經理林筱婷手中拿著鋼珠說道。
鋼珠除了作為工業用關鍵零組件,協助工具機與機器手臂能夠轉動,日常生活中大至汽車、飛機,小到洗手乳的擠壓瓶裡,都有鋼珠的蹤跡。
天工精密就是台灣的鋼珠龍頭,創立至今已四十二年,坐落在台中太平工業區。初來到天工的工廠,可能會震懾於廠區的老舊模樣,這裡並不如一般工廠有統一的出入口,廠區反而是呈現塊狀,分散各地,各自負責不同的產品。很難想像這樣不起眼的工廠,會是台灣在鋼珠產業的「國家選手」,總與德國、日本百年大廠較勁拚搏。
買嘸自動化設備 只能靠自己研發
「一開始其實我們沒想過是轉型,只是要做數位化。」被林筱婷稱為天工「數位大腦」的研發副總徐亞琛說道。
林筱婷回憶起在產線數位化之前,曾經因為人力作業無法符合急單需求,因而產生業務損失,「過去我們依靠人力安排產線,但當客戶緊急插單,就會導致生產線大亂,我們不僅延遲交貨,還得自費空運產品給客戶,這樣的出貨成本實在太高。」
分析天工的訂單結構,每月往來客戶約八十五家,產品種類卻超過一千種,儘管訂單來源穩定,卻得時常應付客戶的急單,少量多樣的訂單特性,是天工不得不數位化的重要原因。
但數位轉型真正的目標,在林筱婷眼中是「以聰明的方法以小博大」。儘管天工作為國內龍頭,但在全世界鋼珠市占率不到一%,可以成長的空間還很大。
天工於一四年開始在數位轉型的路上摸索,但因為鋼珠產業冷門特殊,市面上的設備多數老舊,不具備數位化的功能,起步走得比其他中小企業更加困難。但天工力抗產業困境,「既然機台演變慢,我們就自己來改。」林筱婷堅定地說。